四川在線記者 劉春華
四川是農民工大省,常年約有2500萬農民工在外務工。過去五年來,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工工作,把農民工作為戰略性資源、把服務保障農民工作為戰略性工程來抓。建立健全服務保障農民工機制體制,堅持就業增收和返鄉創業服務并重,常態化開展服務保障農民工“十大專項行動”和“送慰問、送文化”等“十送”服務。在一個個暖心數字背后,川籍農民工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升級。
覆蓋率90%
服務保障觸角延伸至村(社區)
五年來,四川省不斷健全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各級黨政部門聯動抓、社會各界參與抓的農民工服務保障體制機制。截至目前,已在全省20個市(州)、143個縣(市、區)設置了農民工服務中心,建立了634個川籍農民工流動黨組織、368個工作站和68個維權救助站。此舉在全國屬于首創。
2022年初,四川省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民政廳等8家單位聯合印發相關通知,通過充分整合村(社區)電信服務點、郵政網點、金融服務點等現有資源,打造“農民工服務站+電信服務點+郵政網點+金融服務點”四位一體的村(社區)農民工綜合服務站。將服務保障農民工的觸角進一步延伸到村和社區。
綜合服務站建設原則上“一村一站”,不具備條件的村(社區),由相鄰的綜合服務站覆蓋服務。每個綜合服務站配備1至2名專兼職工作人員,配備必要的設施設備,統一懸掛農民工綜合服務站簡明標識。在綜合服務站里,無論是就業招聘、返鄉創業、技能培訓,還是手機充值、生活繳費、快遞物流收投,又或者是賬戶查詢、小額取款、轉賬匯款等基礎金融服務,甚至新型農業經營貸、返鄉創業貸等金融咨詢服務,都能為農民工提供。
根據部署,到“十四五”期末,四川省村(社區)農民工綜合服務站覆蓋率將力爭達到90%。截至目前,全省村(社區)農民工綜合服務站建設數量達2200余個,其中已建成近500個,正在建設1700余個。
1.3萬億元
全省“農民工經濟”蓬勃發展
過去五年來,以勞務收入和返鄉創業產值構成的“農民工經濟”蓬勃發展,成為助推四川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20年,四川省農民工轉移就業實現勞務收入5673.6億元,返鄉創業實現產值6475.9億元,“農民工經濟”總量超過1.2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大關。2021年,全省“農民工經濟”總量更是突破了1.3萬億元。
全省“農民工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四川省委省政府對農民工工作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全省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和省內對口幫扶,促進農民工轉移就業。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四川在全國率先出臺農民工疫情防控措施;率先實行返鄉農民工組織化管理;率先開展跨區域勞務合作;率先開展農民工外出務工返崗服務,實現了疫情之下農民工轉移輸出逆勢增長。以2021年為例,全年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682萬人,創歷年新高。
堅持就業增收的同時,狠抓農民工返鄉創業。為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四川省各級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不斷打出政策組合拳,從降低創業門檻到暢通融資渠道,從夯實創業平臺到創業服務人才支撐,全面為返鄉創業者提供“原動力”。近年來,全省返鄉創業農民工每年新增量5萬人左右,在一、二、三產業領域,均活躍著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身影,全省多層次多樣化的返鄉創業格局初步形成。
8萬余名
為鄉村治理提供人力資源保障
過去五年來,四川農民工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全省著眼于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大力培養品牌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累計培養技能型人才500余萬人,培育創業明星2300余人。培育打造了“岳池輸變電工”等一批在全國叫得響的“川字號”特色勞務品牌織。實施農民工黨員發展計劃和“頭雁”培育計劃,選拔培養農民工村干部8萬余名,為鄉村治理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保障。
信息化手段提升獲得感。四川在全國率先建立農民工服務平臺,平臺橫向整合了省級部門的16個相關業務系統,縱向連通省市縣鄉村五級線上服務,開通了查詢、指引、辦事、交流4大類40多項服務。根據農民工的迫切需要,優化整合打造了居住證辦理、欠薪追討、就業創業申請等重點應用,為農民工提供專業化、精準化、人性化的服務。
欠薪頑疾得到有效遏制。這去幾年來,四川省人社廳聯合住建、公安、司法等部門創新開展“零欠薪”專項行動、“清零”百日行動和“利劍”行動,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僅2021年,就查辦欠薪案件572件,為1.6萬名農民工等勞動者追發工資待遇1.9億元,欠薪案件數、欠薪人數、欠薪金額比2016年分別下降97%、9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