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日前,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方案獲批,創建工作邁入新階段。
從2019年9月提出創建若爾蓋國家公園到現在,32個月過去了。這段歷程里,若爾蓋國家公園從四川一省創建,轉變為攜手甘肅共同創建,再到如今上升到國家層面。

抓住一個“早”字
提前制定申報要件,盡早爭取國家批復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一項重大戰略。2019年9月,四川提出并積極推動創建若爾蓋濕地國家公園。2020年1月,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啟動創建若爾蓋濕地國家公園”。
“最初擬定的名字是‘若爾蓋濕地國家公園’,后來調整為‘若爾蓋國家公園’。”原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專班成員鄢武先說,經多輪專家論證,刪掉了公園名字中的“濕地”二字,讓其內涵與外延不僅僅局限在濕地資源保護層面,創建工作格局得到躍升。

一般來說,國家公園的申報,先是創建方案獲批,然后再報送申報要件(即被稱為“一方案兩報告”的科學考察與符合性認定報告、社會影響評估報告和設立方案),然后再正式設立國家公園。不過,此次若爾蓋國家公園在創建方案上報前,就已上報了“一方案兩報告”。
工作推進為何能這么快?“因為我們抓住了一個‘早’字。”四川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說,2020年5月,省林草局就啟動并開展了“一方案兩報告”前期工作,組織省林科院牽頭,會同國家公園管理局昆明勘察設計院等組成專業團隊,依據國家公園設立規范,進行科學考察和調查研究,編制形成初稿。
2021年初,依據國家相關規劃中關于“川甘共建”要求,我省及時調整創建思路。同時,成立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推進專班,進一步補充外業調查,完善“一方案兩報告”。

在此期間,省林草局先后組織召開專題研究會30余次,對接國家公園管理局和甘肅省6次,與省級相關部門、阿壩州座談14次,書面征求意見建議3次,開展專家咨詢3次。我省參照重大行政決策出臺程序的有關規定,開展了合法性審查、專家論證、風險評估等工作,根據反饋意見修改完善,形成“一方案兩報告”送審稿。
根據國家公園申報程序要求,2021年9月初,省林草局將“一方案兩報告”呈報省政府;當年9月下旬,省政府責成司法廳完成了“一方案兩報告”的合法性審查,省政府常務會于當年10月審議后報送國家公園管理局。
“一方案兩報告”報得早的好處,不僅在于為及時調整其中內容爭取了充分的時間、空間,還為若爾蓋國家公園后續建設工作打下了基礎,便于及時組織專家對照這些要件進行實地考察和技術性審查,推動若爾蓋國家公園早日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