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中醫藥發展放到趕考新時代、奮進新征程發展大局和健康巴中建設工作全局中來考量,一手抓中醫藥事業為民服務,一手抓中醫藥產業助民增收。”2021年底,巴中市委主要領導在全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會議上提出,加快建設中醫藥強市,推動全市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趕考奮進的背后,是巴中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抓國家、省上大力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這一歷史機遇,堅持產業培育振興主線,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歷史選擇和主動擔當。
巴中素有“四川盆地北緣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庫”“秦巴藥都”之稱,有各類中藥材2400余種,已建成國家級中藥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省級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各1個、市級中藥材園區11個;巴州區、南江縣是全省32個中藥材重點縣之一;巴州區、平昌縣是“全省中醫藥產業示范縣”和國家級、省級中藥材溯源試點縣。2020年9月,全國中藥材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在巴中市召開。
□鄒理 白川東(圖片由巴中市中醫藥產業促進中心提供)
高位推進,謀篇布局
錨定以中醫藥為主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3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強道地藥材生產管理、提升中藥產業發展水平、發展中藥材健康產業、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進中醫藥強省建設”的決策部署,擂響川藥振興的戰鼓。《“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將巴中納入12個全國革命老區重點城市,明確支持巴中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巴中市正處于推動中醫藥產業振興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在“十三五”期間將道地藥材產業納入全市四大特色農業產業的基礎上,巴中市委、市政府搶抓機遇,明確提出“十四五”期間培育壯大以中醫藥為主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將其作為全市“1+3”主導產業之一。
錨定目標,巴中市先后制定出臺《巴中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巴中市中醫藥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等文件,為全市中醫藥產業發展謀篇布局。
推動產業發展,需要超常舉措。2019年,巴中市中醫藥產業促進中心成立,在推動中醫藥產業全鏈融合高質量發展基礎上,今年實行“1+3”主導產業鏈長負責制,成立以市委副書記、副市長為鏈長的生物醫藥產業鏈推進小組,按照“組建一個工作專班、形成一套推進機制、繪制一份‘作戰計劃’、建立一個項目庫和企業庫、配套一批特殊支持政策、召開一次產業發展大會”的“六個一”舉措,以項目建設、企業招引為考核重點,以中醫藥全鏈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產值提升為主要內容,對各縣(區)生物醫藥(中醫藥)產業實行月調度、季考核、年考評,對市級相關部門實行平時過程管控和年度考評,層層壓實責任,扎實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高質量發展,打通“任督二脈”
夯基、延鏈、強合作,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我們年加工中藥材能力達5000噸,生產500多種中藥配方顆粒1500噸,與全市10多家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簽署購銷協議和基地共建協議,累計采購中藥材近千噸,帶動全市道地藥材種植新增1萬余畝,實現一二產業融合發展,去年產值達1.8億元,‘十四五’末力爭達到10億元。”四川國藥天江藥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稱,巴中豐富的藥材資源,為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條件。
截至2021年底,巴中市種植中藥材面積76萬畝,規模位居四川省第一,資源優勢逐步轉化為產業優勢。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從選準品種、做實基地、標準種植、產銷銜接、做活流通等方面精準發力,推進中醫藥產業全鏈、融合、高質量發展。
走進巴州區枳殼省五星級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綠油油的枳殼掛在枝頭,散發出陣陣香味,一幢幢青瓦白墻的小洋樓點綴在園區,一幅美麗新農村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堅持“標準種植+文化展示+休閑觀光+中藥康養”多功能配套、多業態融合,園區現種植枳殼3.2萬畝,配套種植溯源設施3處,建成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1個、中藥材種植信息監測站1個、中藥材初加工廠2個、精深加工廠1個,文化院壩養生廣場1個,輻射帶動農戶1.9萬余戶,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園區承載企業與四川省中醫藥科學院科研合作全鏈開發,突出“枳殼+”開展中藥材加工、提取、基因組培及藥理性研發等。
夯實基礎,增強產業競爭力。巴中圍繞枳殼、杜仲、黃精、丹參、青錢柳等優勢中藥材,打造“一縣一品”,建設良種良繁基地5個,培育枳殼、金銀花、杜仲、青錢柳、川明參5個中藥材萬畝示范片。
“現在是藥材采收的黃金季節,不僅采摘的方式、采摘的時間有嚴格要求,花蕾的晾干、存放也要堅持標準,才會收獲良好的經濟效益。”在南江黃羊·金銀花國家級中藥材產業示范園區,園區技術管理人員正為種植戶講解中藥材采收知識。當地以中藥材現代農林園區基地為載體,以優勢品種為重點,不斷推進中醫藥產業標準化、規模化、市場化發展,以群眾增收、企業增利、產業興旺助推巴中鄉村振興。
育引主體,激發產業發展活力。巴中對內開展中醫藥小微企業升規和重點企業培優行動,各級各部門負責人掛聯幫扶,推動企業發展壯大,對標解決企業發展、園區基地建設、項目推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對外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全鏈,大抓項目投資與企業招引。截至2021年底,巴中培育招引了國藥天江、一爻良方、光霧山林業等省市級以上中醫藥重點龍頭企業24家、中醫藥規上企業10家,實現中醫藥產業全鏈產值66.25億元。
5月初,在總投資7000多萬元的南江金銀花綠原酸提取加工廠,工人正在調試設備。“南江金銀花品質優良,綠原酸含量高,成為我們在這里建廠發展生物醫藥的基礎。”提取加工廠相關負責人稱,該公司將實現年產量4000噸以上,年產值超億元。
延鏈融合,提升產業鏈整體價值。積極支持重點藥企開展精深加工、鼓勵企業生產線提質增效擴能,推動產業升級提質。鼓勵企校科研合作,聯合研發出黃精、杜仲、青錢柳等中醫藥系列衍生產品70余個,強化市場推廣,不斷推進“產學研銷用”一體化發展、“藥醫文旅養”融合發展。推進“產業園區、旅游景區、新型社區”三區同建,實施“四進四養”工程,建設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推動“藥醫文旅養”融合發展。
開放合作,實現產業發展共贏。巴中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道地藥材產業發展聯盟,支持國內知名中醫藥院校與縣(區)、企業合作,推進川渝中醫藥一體化發展。開展“道地藥材”產業研討,參加秦巴農洽會、農博會、西博會等展會活動,近百種中醫藥產品走進各類展銷平臺。伴隨中歐班列西行的腳步,青錢柳等巴中優質中藥材產品行程萬里,暢銷世界。
高水平引領,盡主導產業之力
打好“組合拳”,擔起振興發展之責
當前,巴中正處于再次創業的歷史新時期、后發趕超的關鍵突破期、振興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中醫藥產業將盡主導產業之力、勇擔產業振興之責。
巴中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率隊,“1+3”主導產業鏈長牽頭組織,各地各部門積極作為,圍繞重大項目、重點企業,推動投資促進、招大引強。
“中醫藥涵蓋廣泛,具有貫通三次產業的全產業鏈優勢。巴中中醫藥產業市場前景廣闊、大有可為,我們將立足中醫藥,壯大生物醫藥。”巴中市中醫藥產業促進中心主任鄒理介紹,巴中正聚力打造一批國家級、省級現代農林中藥材園區,培育一批市級以上中醫藥重點企業、專合社,扶持壯大一批生物醫藥規上企業,招引生物醫藥重點企業落地建設。
打好“組合拳”,重點突破抓發展。巴中市出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若干扶持政策,健全工作推進機制,以一流營商環境推動項目開花結果。堅持全鏈引領,瞄準生物醫藥行業領域空白進行補鏈,推進生物醫藥產地、產品、產值的全鏈發展,圍繞品種、品質、品牌延鏈強鏈。
一幅以中醫藥為主,化學藥、醫療器械、生物制藥等競相發展的產業畫卷,正在巴中徐徐鋪展——建設國家級、省級中藥材現代農林園區,秦巴生物醫藥產業園,中藥材交易市場,生物醫藥重點實驗室,加快中醫藥產品研發應用,一大批“巴中產”“巴中造”的藥品、藥飲等中醫藥產品走進千家萬戶,打造產值200億元以上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全省領跑、全國占位”,是這幅產業畫卷的指向。
有資源稟賦、有產業基礎、有發展共識,聚焦實現“雙碳”目標,著力建設全國中藥材全產業鏈生產基地和西部現代生物醫藥康養新興產業基地,巴中奮力跳起摸高。
通過爭創“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先行市”,巴中將著力在中醫藥管理及發展保障機制、服務體系、全產業鏈發展、弘揚傳統文化等方面持續用力,形成一批具有標志性、引領性的改革成果,打造全國中醫藥產業、事業、文化一體化發展樣板。
看巴中,大有潛力!從中醫藥資源大市到中醫藥產業強市,巴中中醫藥產業振興發展乘勢揚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