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軍鄧建軍

  高楊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人物簡介:

  鄧建軍,四川綿陽四〇四醫院門診醫技大科第四黨支部書記、檢驗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從醫27年,先后獲得衛生部“我最喜愛的健康衛士”、四川省衛計委學術技術帶頭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后備人選、2019年省人社廳西部之光訪問學者、2020年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五年感受:

  守醫者初心,擔健康使命——作為一名扎根基層檢驗崗位的醫務工作者,要始終以患者為中心,堅持檢驗工作的高、精、準、嚴要求,為臨床診治疾病提供可靠信息和科學依據。

  未來期許:

  繼續做好本職工作,加強學科建設,加強團隊建設,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同時,堅持職業病及環境毒理學研究,為國家與社會培養高層次人才。

  5月11日,鄧建軍和同事一起在傳染病實驗室做核酸樣本檢測。作為綿陽四〇四醫院檢驗科主任及博士研究生導師的她,既要組織協調實驗室工作,又要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她建議,希望能進一步加大公共衛生方面的投入,讓醫院的重心前移,提前做好疾病預防。

鄧建軍在實驗室鄧建軍在實驗室

  鍛煉出過硬檢驗隊伍 

  半年不到完成近百萬人次核酸檢測

  走進四〇四醫院的醫學檢驗實驗室,檢驗科的醫護人員正在對核酸樣本進行檢測。“我們醫院作為綿陽市傳染病、職業病定點醫院,每天要做成千上萬的核酸樣本檢測。”據鄧建軍介紹,疫情發生以來,檢驗人員從默默無聞的幕后工作者開始走入大家的視線,成為抗疫一線的“防疫尖兵”。

  “我們的核酸檢測團隊,是一支經得起考驗的隊伍。”鄧建軍說,綿陽四〇四醫院醫學檢驗科新冠檢測實驗室,是四川省首批通過驗收的新冠確診實驗室。在當時對病毒知之甚少的情況下,核酸團隊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穿著三級防護裝備,一做就是五、六個小時,出實驗室后全身都濕透了。而且當時采用的是非滅活病毒采樣管,實驗室人員被感染的風險非常高。

鄧建軍在實驗室鄧建軍在實驗室

  “我們是全省率先提出核酸2小時出檢測報告的醫院,采用人、機不停歇,讓核酸檢測再提速。”鄧建軍說,今年1月,醫院檢驗科一次抽調了10名醫護人員支援外地核酸檢測。而當時,綿陽本地也出現了疑似病例,核酸檢測任務也相當艱巨,留守的核酸檢測人員每天不停歇工作。從今年1月到5月,醫院核酸團隊已完成了近百萬人次的核酸檢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