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據蜀道集團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攝影報道(部分圖據蜀道集團)
浩浩蕩蕩的長江之上,一座跨越天塹的“超級工程”已經完成了橋梁建設最為關鍵的一步——合龍。5月31日,在長江首城,四川宜賓,成自宜高鐵宜賓臨港長江大橋順利合龍。
這座大橋是新建川南城際鐵路自貢至宜賓線控制性工程,于2019年開工建設,合龍之后,預計今年年底正式完成主體工程,2023年實現建成通車。這也是國內首座采用公路和高速鐵路平層布置的橋梁。
屆時,將呈現高鐵、汽車同層通行的壯觀場景,并連接蓉昆、渝昆高鐵,進一步推動川南城市群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為四川沿江開發和成渝經濟區連接南貴昆經濟區、泛珠三角區域走向東盟、東南亞的重要門戶。
圖據蜀道集團
世界最寬大橋合龍
長江上再添一抹新風景
5月31日上午,工人正在烈日下進行著大橋合龍后的焊接工作。隨著大橋合龍,其主體已經完全呈現,遠望去,它以優雅輕盈的身姿跨過長江,兩座主塔高高聳立,一道道斜拉索將主塔和橋面牽系,恢宏大氣;近觀之,大橋的索塔部分比橋面高出170多米,高聳云霄,斜拉索在空中繃出一道道整齊的線條,雄渾粗獷。
據介紹,宜賓臨港長江大橋由蜀道集團主導建設,中鐵二院勘察設計,四川路橋和中鐵大橋局聯合承建。該橋位于宜賓市東部,連接三江新區與敘州區,全長1742.1米,橋面寬63.9米,主跨522米,在同類型橋梁中,其寬度和跨度均排名世界第一。
圖據蜀道集團
大橋設計為中間4線300公里/小時的高速鐵路,兩側為雙向6車道城市快速路,最外側鋪設人行道、非機動車道,是國內首座采用公路和高速鐵路平層布置的橋梁。
“這次采用公路、鐵路平層布置,是依據宜賓獨特的地形、地勢而設計的。”中鐵二院宜賓臨港公鐵兩用長江大橋項目設計負責人王亮介紹,設計團隊因地制宜,創造性提出公路與高速鐵路平層合建的設計方案,具有綠色低碳,大大降低橋梁維護的成本和難度等因素。
圖據蜀道集團
大橋堪稱“舉重運動員”
架梁環節相當于“30層樓上推航母”
宜賓臨港長江大橋主跨522米,主橋長度1075.2米,橋面寬度達63.9m,相當于一個標準足球場寬。
王亮介紹,其單線鐵路的列車荷載相當于6車道的汽車荷載總和,大橋的設計活載與30車道的純公路橋梁活載相當,活載總重量達3萬噸以上。大橋可滿足4列高速列車同時開行及6車道公路滿載運行的需求。
本橋橋面寬度達63.9m,主梁吊裝施工期間的橫向變形控制是設計關注的重點,經設計組反復檢算和優化焊接施工順序,鋼箱梁的橫向變形被控制在允許范圍內,現場架設也實現了高精度對接。
受地形限制,大橋南岸處于無水區,且邊坡較陡,超500噸重的大節段鋼箱梁無法采用傳統的船運方式運送到位。
為節約工程投資,設計采用步履式頂推法施工技術,將主橋節段船運到橋位后吊至距江面80m的高空支架,拼裝成整體后利用在結構墩和臨時墩上布置的步履式三向千斤頂從江側向大橋岸側方向逐步平移就位,相當于在30層樓的高度推動一艘中型航母。
未來建成通車后
成都到昆明高鐵時長縮短至4小時
據介紹,自該項目開工以來,在蜀道集團的統籌部署下,各參建單位克服疫情影響,枯水期、豐水期施工組織等困難,攻克水下基礎、索塔施工、鋼箱梁吊裝三大技術難題,為這座橋梁賦予了“大、新、快”三大特點。
為承載起4線高速列車及6車道過江車輛,宜賓臨港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在水下基礎、索塔、鋼箱梁架設總量上都體現出“體量大”;項目團隊多項關鍵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的技術空白;項目管理團隊高質高效推進工程建設,提前約6個月完成水下基礎施工等特點。
蜀道鐵路投資集團黨委委員、副董事長唐勇介紹,隨著未來大橋的建成通車,長江南北兩岸公路將連為一體,形成完整的公路網。鐵路建成通車后,也將成為蓉昆高鐵和渝昆高鐵通過長江的核心通道。
在建成通車后,從成都前往昆明的時間將縮短至不到4小時,重慶前往昆明也將更加便捷,形成南向出川大通道。
此外,沿線的多個城市,也將借助交通發展,融入成渝經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