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陽北川縣山東大道上,一輛輛貨運車輛經過“不停車檢測系統”時,無需停車,車輛裝載情況就能自動檢測出。這不僅節約了司機的時間,也減少了警力投入和執法成本。而因貨運車輛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嚴重超載違法行為,分別同比大大下降……6月15日,紅星新聞記者從當天舉行的綿陽市公安交管工作現場會獲悉,今年以來,綿陽投入資金1億余元,全面整治道路安全隱患。經過整治,綿陽市一般程序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受傷人數、財產損失,同比分別下降32.33%、35.85%、39%和43.64%。

 ↑北川展示山東大道不停車檢測系統 ↑北川展示山東大道不停車檢測系統

  近年來,北川礦產砂石行業發展迅猛,貨運交通流量急劇增長,交通安全監管壓力巨大,北川縣公安局率先在全省建立首個道路交通綜合信息監管平臺,還建成“智慧交通運輸管理系統”“山東大道不停車檢測系統”等子系統,在固定治超站前端安裝動態磅,高效采集通行車輛相關信息,避免長時段排隊稱重,提升通行效率。將違規出場、疑似超載超限、無電子運單等貨運車輛違法信息同步推送至終端大屏、執法人員手機APP、沿線LDE顯示屏,提醒執法人員依法攔截,引導貨運車輛駕駛員及時處理。

  北川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自平臺投運以來,累計查處貨運車輛嚴重超載違法行為57起,同比下降79.42%。因貨運車輛引發的道路交通事故同比減少34.19%,貨運車輛通行效率提高70%。

  在當天的現場會上,還到鹽亭現場查看了事故易發路段整治情況,鹽亭把隱患排查整治做實為“民生工程”,投入800余萬整治道路隱患1000余處。同時,還在三臺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觀摩了農村“兩站兩員”、執法服務站、智慧交通工作開展情況等。

  紅星新聞記者獲悉,今年年初,綿陽公安交警、交通運輸等部門共同排查確認了綿陽市2626處道路安全隱患,已整治2165處,正在整治13處,采取臨時措施管控448處,整治完成率達到82.44%。面向社會公示的第一批133處市級整治隱患、893處縣級整治隱患以及20處市級掛牌督辦公路安全隱患已經全部完成整治,投入資金合計1億余元;面向社會公示的第二批47處市級整治隱患目前已整治39處、403處縣級整治隱患也大部分完成了整治。

  通過“三大行動”,今年1月1日至5月31日,綿陽市簡易程序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2.02%;一般程序處理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受傷人數、財產損失,同比分別下降32.33%、35.85%、39%和43.64%。

  湯淞 紅星新聞記者 湯小均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