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的四川涼山鹽源縣,又迎來了一個陽光燦爛的夏日。碧藍晴空下,連綿的白云低低掠過遠處青山;山頂上,巨大的風力發電機緩緩轉動;山腳下,清透澄澈的湖邊,綠草如茵,垂柳成片。
在山、云、湖水的簇擁中,一場關于這片美景之地古老過往的學術會議:“探秘定笮古文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首屆鹽源青銅文化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學術研討會”隆重舉行。
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四川省文物局以及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機構、高校的專家學者對鹽源文物考古、民族歷史文化等課題進行了專門的學術討論。研討會現場還舉行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鹽源考古工作站”揭牌儀式。
人獸主題青銅枝形器“一枝獨秀”
鹽源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雅礱江下游西岸,有2000多年建制歷史,是歷史上黃河上游甘青地區人群經川西高原南下、進入云貴地區的地理節點,也是民族和文化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
已有研究表明:戰國至秦漢時期,笮人主要活動在岷江上游、青衣江上游和雅礱江中、下游地區。其中,位于雅礱江下游的鹽源盆地便是笮人的一個重要活動中心。早在西漢時期,中央王朝就在鹽源設置了縣一級的行政機構(當時鹽源的名字叫“定笮)”。
從2020年4月至今,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涼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鹽源縣文物管理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老龍頭墓地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
老龍頭墓地年代上限為商周時期,下限為戰國晚期至西漢,是迄今發現的西南地區延續時間最長的青銅時代墓地,迄今從這處墓地已出土各類文物5000余件(套),包括陶器、銅器、金器、鐵器、銀器、玻璃器、石器、骨器等。
在這批出土文物中,獨具特色、造型各異、種類繁多且以人獸為主題的青銅枝形器“一枝獨秀”,可謂是鹽源最具特質的青銅元素。
雙馬神是此類青銅枝形器最為常見的主題,此外近年還發現了一批新的動物形象,如豬、鹿等。這些是鹽源青銅文化區隔于周邊青銅文化的重要特征,同時也反映出老龍頭族群獨特的喪葬習俗和信仰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