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孩子教育

  盡可能滿足學習需求

  年少時,因為家境困難,李紅霞早早地輟學在家,只有初中學歷。盡管如此,她深知學習是寒門學子改變命運的最佳選擇。所以,對于兒子黎旭的教育,她十分重視。

  黎旭小學一到三年級時,沒有錢買學習資料,李紅霞就自己給孩子出計算題,讓他練習。到了小學五年級,家庭條件好一點了,就全力支持孩子買書。“他喜歡看經典名著,買的書比同齡人多多了。”李紅霞說。

  黎旭對知識的渴求,在初中時表現得更加強烈,常常晚上學到10點,守在旁邊的李紅霞得催好幾次,他才去休息。

  那時,家里買了電視機,每天中午回家,黎旭都會準時收看《百家講壇》。電視的誘惑不止這一項,看著孩子邊看電視邊寫作業,李紅霞擔心影響他學習,一咬牙干脆把電視機賣了,大家都不看。

  中考,黎旭脫穎而出,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了內江六中,總分超錄取分數線60分。

  不顧他人勸阻

  校外租房當陪讀媽媽

  高一年級,黎旭住在學校寢室。到了高二,因為換了比較吵鬧的室友,黎旭無奈向李紅霞提出了租房的請求。

  起初,黎德平不同意,因為李紅霞會無償教顧客打毛線,所以,只要她在,擺攤生意更好,去城里陪讀,不僅意味著生活成本增加,也意味著生意也會變差,收入降低。也有人勸李紅霞沒必要陪讀,留著積蓄給孩子買房更好。

  可是李紅霞有自己的判斷,她相信自己的陪伴,一定會對兒子有幫助,哪怕這樣的幫助很微小。于是她說服了丈夫,在學校旁租了一個清水房。盡管沒有什么家具,洗衣機還得自己買;盡管在3樓,拄著拐杖上下很不方便,只要一拿重東西就需要鄰居幫忙;盡管物價比鄉下貴,旁邊的面包店,好吃的面包要十多元錢。“為了兒子,這些都沒關系。”這就是母親的偉大。

  陪讀沒那么簡單,一日三餐都有講究,夏天要提前一小時做飯,孩子回來飯菜正好溫熱。冬天得掐著放學的點炒菜,到家正熱。夜宵就給孩子買面包、漢堡,只要聽說哪樣好吃,李紅霞就去買哪樣。但是她自己不舍得吃,只買兒子那份。

  陪讀期間的空余時間,李紅霞不僅專注她的織毛鞋“事業”,將織好的鞋子送回鄉下賣,而且還教會了小區里不少女同胞織,“她們在我這里買毛線,我教她們怎么織,一個月也有七八百元的收入,夠我們母子的生活。”李紅霞驕傲地說,自己陪讀生活充實得很,帶了好幾十個徒弟。

李紅霞織的毛線鞋李紅霞織的毛線鞋

  每晚陪伴學習

  成功案例感染周邊村民

  陪讀的夜晚,送走來家里學織毛衣的徒弟,李紅霞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陪孩子復習功課。黎旭喜歡媽媽在旁邊無聲地陪伴,這樣他更安心、更專心。李紅霞也喜歡這種相處,她一邊織毛鞋,一邊盯著時間,催促兒子到點睡覺。

  每次考試結束,李紅霞喜歡和兒子一起總結,分析原因,吸取教訓。如果考得不好,她會想法安慰兒子,要么請丈夫來城里陪兩天,要么帶兒子逛街吃好吃的。她也會打電話給班主任老師曾勇,請他幫忙鼓勵。

  有時,心情不好的黎旭也會朝媽媽發脾氣,可是當媽媽的,永遠不會和孩子置氣。“我知道他壓力大,釋放出來就好了。”李紅霞總是這樣自我安慰。

  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放榜夜,581分的成績讓一家人欣喜若狂。

  這幾天,黎旭忙著填志愿,考慮到父母身體原因,他計劃就去成都念大學,離家近,方便照應。

  “陪讀是一種幸福和享受。”李紅霞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而她的故事也感染了周邊村民,好幾位留守婦女表示向她學習,也要去城里當陪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