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天敵昆蟲赤眼蜂4億只

  達到“以蟲治蟲”目的

  據介紹,赤眼蜂為卵寄生蜂,成蟲長不到1毫米,幼蟲在蛾類的卵中寄生。不僅能通過寄生作用來有效控制水稻作物上的二化螟,還可寄生玉米螟、黏蟲、棉鈴蟲、蘋果毒蛾等鱗翅目害蟲的卵,是許多農林害蟲的重要天敵,也是世界范圍內害蟲生物防治技術中研究最多、應用最廣的一類寄生性天敵。

▲赤眼蜂。資料圖▲赤眼蜂。資料圖

  “就是‘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方法,起到減少農藥使用量的作用。”西昌市農業農村局植保植檢站站長谷興鳳表示,“以蟲治蟲”的原理主要是用蛾子的卵,繼續做寄生,寄生后打包成小袋掛到農作物上面,讓赤眼蜂出來后自己去尋找地里面害蟲的卵,“以蟲治蟲”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

  谷興鳳介紹,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蟲在各地已廣泛推廣應用,效益十分可觀,不僅大大降低了生產中防治病蟲害的成本,減少用藥次數和用藥強度,在降低農作物、蔬菜、果實中的農藥殘留量的同時,還保護了害蟲天敵,使空氣中的生態結構逐漸恢復到自然平衡,生產出無公害的綠色食品。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西昌市計劃在玉米防治上投放赤眼蜂“以蟲治蟲”有4萬畝次。每次防控為13340畝,分3次進行,每畝投放2個赤眼蜂球。“每個赤眼蜂球將有5000只以上,相當于每畝每次投放10000只。”谷興鳳說,“以蟲治蟲”能夠最大限度減少玉米中后期害蟲基數,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和農藥使用量,實現糧食綠色高質量發展。

▲西昌開展投放赤眼蜂培訓。▲西昌開展投放赤眼蜂培訓。

  〖科普〗

  不到1毫米長的赤眼蜂

  如何擁有超強戰斗力?

  一只成年的赤眼蜂長不到1毫米,翅呈梨形,具單翅脈和穗狀緣毛。害蟲在產卵時會釋放一種信息素,赤眼蜂能通過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蟲的卵。它們在害蟲卵的表面爬行,不停地敲擊卵殼,快速準確地找出最新鮮的害蟲卵,然后在那里產卵、繁殖。這個“鳩占鵲巢”的過程,就是害蟲被消滅在萌芽階段的過程。

  工作人員表示,赤眼蜂不咬人,群眾無需對此擔心。赤眼蜂以蟲卵為食物,蟲卵吃完了,赤眼蜂失去食物也會死掉。總之,釋放赤眼蜂是一個很好的生物防治辦法,不僅見效快、成本低,而且具有無污染的優勢。

  江瀅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道 部分圖據西昌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