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對漁獲物進行分類,并對其體長、食性、發育程度等性狀進行監測和生長狀況分析。(賀樊麗 攝)  專家對漁獲物進行分類,并對其體長、食性、發育程度等性狀進行監測和生長狀況分析。(賀樊麗 攝)

  賀樊麗 四川在線記者 鄧涵予

  “監測到魚類種類26個,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種類3個……”7月11日5時許,在渠江岳池段長薄鰍大鰭鳠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水域,四川省水產學校專家們對其水生生物進行了監測評估。

  開展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監測,是科學評估長江“十年禁漁”效果的重要舉措,是系統評價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等級的基礎支撐和開展水域生態修復的重要依據。按照省農業農村廳安排,每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都要進行一次監測,目前,已對廣安市境內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進行了3次監測。

  “我們主要是對捕撈上來的漁獲物進行分類,并對其體長、食性、發育程度等性狀進行監測和生長狀況分析。”四川省水產學校魚類學專家、高級講師何立太介紹。

  據悉,該水域為長薄鰍大鰭鳠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位于岳池縣羅渡鎮富流灘至賽龍鎮打鐵口,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長薄鰍和大鰭鳠,同時還對翹嘴鲌、青魚、黃顙魚、中華倒刺鲃、胭脂魚等物種進行保護。

  “這是今年上半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監測廣安境內現場評估的最后一個點位,此前已對大洪河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渠江黃顙魚白甲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嘉陵江巖原鯉中華倒刺鲃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3個保護區的漁獲物進行了現場測評。”廣安市農業農村局水產站站長游明志介紹。

  “監測漁群組成和水質、水生生物的情況,目的是為長江‘十年禁漁’提供一個監測依據和評估依據。”何立太表示,根據監測結果來看,監測到魚類種類26個,水生野生保護動物種類3個,保護區的主要保護魚類黃顙魚、大鰭鳠的資源量較未保護前有所增加,其他魚類的保護效果良好,其中厚頜魴在保護區已成為優勢種群,常規魚類資源呈現明顯恢復態勢。

  游明志介紹,禁漁工作開展以來,廣安市各級有關部門扎實抓好漁船退捕、回收船舶證書、漁船漁具切割報廢處置、漁民轉產安置保障、漁政執法等工作,1790名漁民已全部退捕上岸。退捕漁民中,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1430人已全部轉產就業,應納入社保的1773人已全部參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