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明海 王成棟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7月20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關于全面推行田長制的意見》新聞發布會上,自然資源廳總工程師羅旭剛表示,要進一步建好“天府良田”。在他看來,田長制體系的構建,是四川在新時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助力端牢中國飯碗的重大舉措。

  那么,為何要在全省全面推行田長制?田長們如何履職盡責,把耕地保護責任落到實處?未來,四川又該如何進一步建好“天府良田”?有關部門負責人一一給出答案。

  為何推?

  壓實責任,確保地有人種、田有人管和責有人擔

  發布會之前,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全面推行田長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借助田長制,在全省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耕地保護責任全覆蓋。

  “耕地紅線守得更嚴格,糧食生產抓得更牢固。”羅旭剛表示,在田長制體系下,最終做到地有人種、田有人管和責有人擔。

  先看責有人擔。羅旭剛坦言,此前,從中央到地方均采取了一系列耕地保護政策。但耕地減少的趨勢仍未完全遏制,原因主要是耕地保護制度機制還不健全、地方主體責任未完全壓實。田長制的推行,將最大程度匯聚各級黨委政府的耕地保護力量。

  此言非虛。《意見》明確,市、縣、鄉由同級黨政一把手出任田長。這意味著,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措施和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實現了高位推動且抓手更具體。

  再看“地有人種、田有人管”。“谷非地不生。”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肖小余表示,從經濟角度來看,田長制實施后,耕地保護水平必將不斷提高,土地產出也將大幅提升,“地自然有人種”。而從管理層面著眼,田長制下,四川將建立多級多部門參與的聯動協調機制,組建耕地保護監管村組網格員隊伍,“田自然有人管”。

  咋落實?

  加快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田長責任體系

  “年底前,四川將初步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田長制責任體系,實現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全覆蓋;2025年底,田長制責任全面壓實,工作機制健全完善,工作格局基本確立。”發布會上,羅旭剛給出田長制落實落地的“時間表”。

  有“時間表”,更有“路線圖”。發布會透露,省級層面將加快設立省級田長制辦公室并盡快實現實體化運營。在此基礎上,指導督促各地加快出臺推行田長制的具體方案,年底前完成市、縣、鄉、村各級田長、副田長設立,以及市、縣級田長制辦公室組建。

  一系列相關配套措施,也正加快出臺。

  在制度層面,羅旭剛介紹,省級將加快出臺田長調度機制等工作制度。同時,《田長巡田工作制度》《田長制工作督查制度》《田長制工作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激勵機制和補償機制也正在醞釀之中。羅旭剛說,考核的主要思路,是對在田長制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地區、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工作不力、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將追究責任。

  硬件設施方面,四川正積極構建 “空、天、地”一體化動態智慧監測監管新模式。具體來說,充分應用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拍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田長制數字化網格化管理平臺。同時,設立統一規范的電子保護樁,開發田長巡田軟件,確保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早發現、早制止。

  看謀劃

  全省“十四五”將新建高標準農田1230萬畝

  下一步,將如何進一步深入謀劃?

  “耕地保護和國土綠化事關國家糧食和生態安全,都是‘國之大者’。”省林草局總工程師白史且表示,首先是處理好田長和林長這兩大土地管理者的關系。

  白史且表示,四川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也是我國產糧大省和西部地區唯一糧食主產省。因此,要立足四川作為全國產糧大省和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的實際,推動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在國土綠化中統籌做好耕地保護相關工作。

  具體怎么統籌?白史且介紹,主要措施有三:強化綠化空間管控、嚴格綠化用地管理、推進林糧融合服務糧食安全。特別是,要進一步樹立“大食物”觀,推進林糧融合服務糧食安全。在不改變地類、不造成水土流失的前提下,支持人工商品林地綜合開發,實施“林木+農作物”立體種植。

  其次是,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抓手,實現耕地提質量。

  “近年來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2021年底,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989萬畝。”肖小余介紹,根據四川省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十年規劃,“十四五”期間全省將新建高標準農田1230萬畝、改造提升598萬畝;“十五五”期間新建高標準農田627萬畝、改造提升996萬畝。

  肖小余介紹,四川將通過抓好規劃編制、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抓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等一系列舉措,來確保這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任務的實現。

  以抓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為例。四川省將鼓勵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整合有機肥替代化肥、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項目,力爭高標準農田項目區地力提升措施覆蓋率達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