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盤山遺址出土文物

  營盤山遺址出土彩陶器數量為四川之最

  有國內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人工朱砂遺物

  營盤山遺址為什么那么重要?

  茂縣中國羌族博物館副館長郭亮介紹,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出土文物包括四川地區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陶質雕塑藝術品、國內發現的時代最早的人工使用朱砂的遺物、長江上游地區發現的時代最早及規模最大的陶窯址等,出土的彩陶器數量為四川之最,亦是岷江上游乃至川西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的重大突破,為探討岷江上游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內涵和發展演變序列提供了可靠的實物材料,也為研究長江上游和黃河上游地區的古代文化交流和傳播提供了新的佐證。

  從2000年就開始參與營盤山考古發掘與研究的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陳劍介紹,川西北考古材料證明,距今6000年~5500年間,仰韶文化中期廟底溝類型人群已經從北向南進入了川西北高原山地,距今5300年左右,在仰韶文化向馬家窯文化過渡階段,更大規模的人群自北向南移動,使得仰韶文化對川西地區的影響尤其明顯。

  遠眺營盤山遺址

  在距今5000年左右,也就是仰韶文化之后的馬家窯文化時期,發生了波浪式的大規模人口遷徙,在岷江上游的川西北山地,就發現了馬家窯類型的彩陶,可以證明川西北岷江上游地區已經受到了黃河文化的強烈影響。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古建設計研究中心文物保護規劃團隊

  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址乃古蜀之源

  或可解答古蜀人來源之謎

  目前,成都平原已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文化為距今4500年的寶墩文化,而寶墩文化源自哪里?

  已故青年考古學家何錕宇曾撰文《試論寶墩文化的源頭》,認為寶墩文化當主要源自川西北以姜維城、營盤山遺址為代表的馬家窯類型以及稍晚的下關子遺存,又吸收了來自長江中游的挖壕筑城、水稻種植技術,以及四川盆地東部峽江地區的一些文化因素。

  2016年10月17日, “古蜀之源——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來源及路徑”學術研討會在德陽召開, 60余位專家學者參會。會議認為以營盤山新石器時代遺址為代表的川西高原新石器文化是成都平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重要來源,乃古蜀之源,更是四川文明的曙光。

  陳劍認為,對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遺址的調查和發掘,是解決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與成都平原古文化關系的關鍵一環,可以幫助我們解答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古蜀人到底來自哪里?

  而對營盤山遺址的保護和展示,可以幫助現在和將來的人們更好地尋蹤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