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魂在里面

  2016年春節前夕,王赤道跟班主任李本華和部分同學聚會時聊起,要把“初87級4班”的同學聚起來,拉在一個群里。兩個月后,這個微信群就有了80多個人,但也有幾個同學至今都沒聯系上。

  然后,就有了“一正兩副三跑腿”的“群委會”。

  很多同學說,這個班能重新聚起來,全靠“群委會”幾個熱心的同學。讀書那會兒,這幾個同學不是班干部,在班上也“毫不起眼”。

  趙昌奉在班上只讀了初三,但他對初87級4班的感情特別深,“有一種魂在里面。”趙昌奉覺得,這是一段珍貴的同學情,更是自己珍視的成長記憶。他笑稱,自己一直覬覦著王赤道的群主位置,“只要他一懈怠,我就要取而代之。”

  王赤道說,他們這撥同學都是上世紀70年代初期出生的。年輕時大家各自打拼,到了這個年紀,才有精力和時間重新聚在一起,來回望這段年少時的成長經歷。

  彭詠梅有很多同學群,但“初87級4班”是最活躍、也是最團結的群。畢業后她走上了教師崗位,如今在宣漢中學教書。有同學突然把她拉到群里時,她有一種找到了根的感覺。

  畢業以后,很多同學就散了,沿著各自的軌跡,越走越遠……那時沒有電話,彼此聯系很困難。彭詠梅經常聽到同學們的故事,誰考上了博士,誰去了廣東做生意,誰在什么地方突然遇到了誰……

  班級群成立以后,大家的聚會變得前所未有的頻繁,有在成都聚的,有在廣州聚的……2017年夏天,他們搞了一場畢業30年同學聚會,50多個同學回到南壩中學,找回他們的青春記憶。

 ▲畢業30周年同學聚會合影。 ▲畢業30周年同學聚會合影。

  學校變化很大,原來的教學樓和寢室都已不在,只有校門口那兩棵黃桷樹,依然那么粗、那么茂盛。活動的一項議程,是每個人上臺講自己的經歷。30多年前,他們一起成長,一起出發,然后努力變成了現在的模樣……

  ▲回到南壩中學,同學們格外親切。

  彭詠梅當年在班上成績很好,但為了早就業,只是讀了中師,中師畢業后才又考大學讀了本科。王赤道高中畢業通過招考參加了工作,后來下崗,又進了保險公司,一直干到管理人員崗位。

  作為群主,王赤道熟悉班上所有同學的情況,有做企業的,有當老師的,有做公務員的,有在學術領域有所造詣的,也有擔任企業高管的……30多個留在宣漢本地的同學,大都條件不錯。

  王赤道說,班級群里,大家都還是過去那樣純真和坦誠。哪個同學有困難,大家還是如同當年那樣踴躍幫助。誰家有什么事,“群委會”會代表班級給予支持。平時有什么活動,或者有困難的同學需要資助,很多同學都會積極掏錢。但“群委會”規定,需要出錢的時候,一個人最多不能超過5000元。

  這次去看覃浩,王赤道也給覃浩妻子張燕打過電話,問有沒有經濟困難,可以在班上搞個募捐。但張燕說,家里經濟條件足以支撐治療費用。

  忘不掉的“純真歲月”

  劉剛大學畢業后,和另外兩個同學留在南壩中學教書。他至今記得,有一次覃浩跟一個同學打賭,沒喝一口水,就吃下了10多個饅頭。

  劉剛說,成長伴隨著饑餓的記憶。讀初中的時候,每到上午第四節課,就餓得走神,盼著趕緊放學吃飯。比起高年級學生,他們打飯的時候常常擠不進去,班上的大個子就發揮“橋頭堡”作用,擠進去后挨著把同學的飯打出來。

  劉剛跟覃浩老家挨著,離學校有20多公里,每個月回家一次,有時候坐中巴車,有時候為了節約錢,就選擇走路。初二以后,覃浩有了一輛自行車,他倆便騎車到學校,放假又騎回去。路上坡坡坎坎,兩個人換著騎,上坡時便一前一后推著走。

  趙永紅是班上的文藝委員,她發現來自農村的同學更靦腆,“才藝”方面比較欠缺。但大家關系都特別好,女生會幫男生洗衣服、縫被子……趙永紅父母在南壩鎮工作,她沒有住校。她去女生寢室玩的時候,很羨慕那些住校的同學,自由,可以一起玩耍。

  同學聚會的時候,這些30多年前的往事,總是不斷被打撈出來。那時候過得很苦,有同學一個星期才吃一次肉,也有同學生凍瘡,襪子都脫不下來……但那段成長經歷,也充滿了快樂。有同學在紀念冊上寫下當年的趣事,署名“我”,因為“我可以是我,也是諸位同學”。

  “總體來說,男生(發型)以三七分為主流,女生以馬尾辮為時尚。不論男女,都有草鞋的樸實、中山裝的莊肅、西裝的風流和喇叭褲的瀟灑……”

  “30年,我們忙工作、忙家庭、忙孩子,都在試圖改變著自己的生活。30年,我們曾咀嚼過種種艱難困苦,品嘗過成功的喜悅和快樂,但無論漂泊在異地他鄉,還是扎根家鄉故里……都改變不了我們之間一個樸素而真誠的稱呼:同學。”這段話,是覃浩在30年同學聚會后寫下的。

  覃浩堂弟覃本友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覃浩是那種特別積極上進的人,他工作認真,為人豁達。他已經是高中高級英語教師,2015年還主動去新疆支教了一年半。在四川宣漢老家,他資助貧困學生和老人已經10多年了。

  趙永紅記得,覃浩以前經常睡得很晚,喜歡把自己唱的歌發在同學群里。在同學們的印象里,覃浩性格開朗,生活中充滿熱情。每次放假回到宣漢,他總要召集大家聚一聚。

  那天在醫院離別的時候,趙昌奉看到浩子微笑著揮手,眼中卻多有不舍。轉過身來,趙昌奉的眼淚掉了下來……

  紅星新聞記者 楊靈 張楊 攝影報道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