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觀察 鄧林靈  四川在線記者 鄧涵予

  從椒麻味到李子甜,從一屏知農事到無人機助農,從村莊彩繪到農旅融合……7月25日至26日,迎著驕陽,廣安市舉行農業農村工作二季度“大比武”現場會。兩天時間,與會人員實地探訪6個縣(市、區)、18個點位,一邊看,一邊評,一邊比,一邊學。

  據了解,此次“大比武”現場會,重點圍繞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美麗廣安、宜居鄉村”、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等6個方面進行“大比武”。6個縣(市、區)通過曬現場、宣傳片推介、直播連線等形式,從味道、色彩、技術等方面展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特色。

  武勝縣桑蠶現代農業園區養蠶大棚內,工人喂蠶。鄧林靈 攝

  “假設要機械插秧,這里就顯示了價格和服務,再選定地塊面積,約定時間,就會計算出插秧費用,農戶可以直接下單。”7月25日下午,在鄰水縣現代糧油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平臺是鄰水縣數字農業管理平臺,為糧食的播種、病蟲害防治、糧食的收割和售賣等提供一體化的服務,與會人員紛紛提問其使用效果、搭建方式等。

  邊走邊聽,邊看邊評。位于廣安青花椒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的前鋒區虎城鎮水口村,村民依靠大片青花椒基地增收,但在村里農舍院落的周邊,花壇里種的不是花,而是紅苕等蔬菜。“農村的院落改造不是搬城市綠化的概念,要就地取材,讓老百姓有自己的菜園子。”廣安市副市長文閣停在一處院子前,對與會人員介紹。

  安泰繭絲綢集團有限公司車間生產圖。鄧林靈 攝

  本次現場會期間,廣安區展示的龍安柚母本園和龍安鄉勇敢村兩個點位,體現了“一棵樹”帶動一個產業全鏈條發展,一個產業帶動村風村貌變化的成效;歷來有種桑養蠶傳統的武勝縣,此次展示了桑植菌制種基地、武勝縣糧桑融合現代農業園區、安泰繭絲綢集團有限公司三個點位,以及該縣通過科技賦能、延長產業鏈發展蠶桑產業的新路子;岳池縣通過“岳池農家”4A級景區,白廟鎮黃蓮橋村“岳池米粉第一村”,展示該縣探索農旅融合助農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思路;華鎣市則將展示舞臺搭在了該市的南部深丘、淺丘地區,通過高興鎮萬畝糧油園區、騎龍村村貌大變樣、宋家埡黃心獼猴桃產業園等,講述昔日偏遠山區如今“農田變景區、田園變公園”的故事……

  廣安區彭家鄉古佛村糧經復合基地,農技人員遙控操作噴施機作業。鄧林靈 攝

  現場會還部署了廣安市下半年“三農”工作。接下來,廣安將調優重構“311”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糧油、生豬、柑橘三大主導產業,大力鞏固提升蜜梨、蔬菜、青花椒、蠶桑一縣一特色產業,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產業。將50%以上的有效銜接資金用于脫貧村、脫貧戶,創新產業發展模式、用好用活項目資金、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夯實長效增收 “本底”。圍繞高效農業產業帶、鄉村振興示范帶、農文旅融合等方面包裝項目,整體推出一批面向市場的優質項目,廣泛深入宣傳推介,引進一批社會資本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