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清晨,“飛機壩”長江邊。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所謂“飛機壩”,就是長江邊一段狹長的江灘,從瀘州東門城樓沿長江而上至國窖大橋。整個“飛機壩”分為上、中、下3層,最上一層面積超30000平方米,可以停車近千輛;第二、三層次第往長江河床延伸,枯水期顯示部分地方還有沿江的第四層。

  ▲枯水期的“飛機壩”。資料圖

  就整個龐大的構(gòu)筑體而言,最上一層的“飛機壩”才具有停車功能。而落差從一米至兩米不等的二、三、四層其實是護坡性質(zhì),具有防護和防汛的雙重功能。各層之間有階梯相互連通,部分地帶甚至還有枯水期能伸至低水位江水區(qū)域的平臺式構(gòu)筑體。

  這樣的設(shè)計讓“飛機壩”江灘呈漸次下降形態(tài),無論是長江漲水淹沒“飛機壩”停車場,還是季節(jié)交替水位漲退,人們都有親近長江水面的通行道路。有當(dāng)?shù)厥忻窀嬖V紅星新聞記者,只要想耍水,一年四季都可以從“飛機壩”找到通往長江水面的道路。

  但是,瀘州市區(qū)并非所有江灘都是如此設(shè)計的。

  比如,從館驛嘴到東門城樓的江灘,就依地勢加裝有石頭護欄。汛期把階梯道路一封閉,就可以把市民和江水隔開。另外在汛期,當(dāng)?shù)厣鐓^(qū)及相關(guān)部門還在下江通道口拉起警戒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