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青整理母親生前用過的針線▲ 張青整理母親生前用過的針線

  “母親很堅強(qiáng),有什么疼痛都從來不說。”張青還記得,老人家在彌留之際精神狀態(tài)已經(jīng)很差了,但還是硬撐著,“拉著我的手說,我的布鞋,你們要幫我繼續(xù)做下去和送下去。”

  張青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用力地點頭。

  受父母影響

  十三歲就為子弟兵送手絹

  “就算母親當(dāng)時不說,我也會繼續(xù)做這件事。”其實在張青的心里,早就已經(jīng)埋下了擁軍的種子。

  年輕時的張青,也曾經(jīng)有一個“軍人夢”。遺憾的是,因為當(dāng)時各種條件限制,張青沒有能進(jìn)入軍營。

  1983年,唐明現(xiàn)和張思成開始為人民子弟兵送布鞋和鞋墊的第二年,13歲的張青想,“我也給解放軍叔叔送點什么吧。”于是,她拿出自己的白手絹,在手絹上一筆一劃地寫下“平安”兩個字,讓爸爸媽媽隨布鞋一起送到了子弟兵的手里。

▲ 張思成和女兒張青▲ 張思成和女兒張青

  “那時候一想到解放軍叔叔出汗的時候,用了我送的手絹,就覺得特別自豪。”張青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隨著年紀(jì)的增長,她也學(xué)會了做布鞋、繡鞋墊,但從來不好意思跟著父母走進(jìn)消防站或是武警部隊,“一直到10多年前,有一次母親生病要我去幫忙,我才第一次親眼看到自己做的鞋墊,被交到消防員的手中。”

▲ 張思成和女兒張青為消防員送上布鞋和鞋墊 受訪者供圖▲ 張思成和女兒張青為消防員送上布鞋和鞋墊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