棟大爹的老伴(拍攝于2022年5月)棟大爹的老伴(拍攝于2022年5月)

  家里唯一的希望是孫子。今年,孫子小楊考上了縣城里的重點高中,成為家里學歷最高、最聰明的孩子。

  “我要沖985、211大學,這樣才能頂起這個家。”年僅15歲,小楊目標清晰,鄉鎮里的孩子要改變命運,讀書是唯一的出路。他打算高中打暑假工,以后大學每周都去打工。

  小楊的心愿很樸素,他希望,自己能掙足夠的錢去支持家庭開銷,未來還要幫妹妹治病。

  在千千萬萬的農村家庭中,棟大爹是一個很普通的存在。他經歷過吃不起飯的年代,是真正窮過的,他明白“活著”就挺不容易,要靠勤勞去換生活。

  不論是“二舅”家,還是棟大爹家,他們在世間的一個角落,無比堅韌地活著而已。

  自力與幫扶:

  曾主動提出放棄低保

  不希望他被貼上“苦難”標簽

  棟大爹的家位于樂至縣盛池鎮盛泉村,這個聽起來與水相關的村名,卻是一個缺水村。

  吳國海與棟大爹住房相鄰,兩家直線距離不足50米,都位于半山腰上,一條村道從家門口經過,附近的水井也是兩家的共用水源。

  不止住得近,吳四海還是棟大爹的小學同學。“可以說我們是從小玩到大。”在吳四海的印象里,棟大爹勤勞樸實,但由于家庭成員的種種遭遇,這么多年確實過得比較苦。“以前三四點就起床,起來煮一家人的飯,把家里理順后,就出門干農活去了,全家就靠他一個人支撐。”

  農閑之余,棟大爹也會找吳四海聊天,但絕不會“吐苦水”。村子里其他村民也印證,棟大爹的遭遇雖然苦,但他一直讓家人盡量過得不苦。

  一方面,這得益于他的自力更生,另一方面也有政府的幫扶。

  盛泉村黨總支書記彭學智提到,雖然棟大爹現在與女兒一家生活在一起,但此前因為女婿是招進來的,他曾進行了分戶,“相當于他屋頭是兩個戶頭。”

  彭學智說,村里一直都很關心棟大爹一家。目前,棟大爹的老伴、兒子,以及女婿都享受了低保救助,3人加起來每月差不多有近千元。除此之外,女兒萍妹仔也能定期享受由樂至縣殘聯購買的護理服務。“2014年他女兒家修樓房,也享受了危房改造費用7000多元,另外像糧食直補等各項補貼都享受了的。”

  盛泉村地處樂至與遂寧安居、德陽中江三地交界處,村里大多為留守老人,“二舅”的故事至今還未傳到村上,彭學智同樣也不知道。

  “不希望給他貼上‘苦難’的標簽。”彭學智分享了一個故事。2016年,有村民反映稱棟大爹家里吃低保的人多了,是不是有點不公平。聽說此事后,棟大爹主動找到村兩委,表示愿意主動放棄低保。

  在彭學智看來,棟大爹的遭遇在全村來說確實是最苦的,他愿意主動放棄,并不是說家里就比其他人更富有,而是明白生活需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然而我們又知道他家里情況特殊,最終分析認為,低保應該享受,也去做了其他群眾的思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