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農村日報全媒體記者 羅敏 文/圖
正值夏季葡萄大量上市,鮮食之余,不少市民已經按捺不住自釀葡萄酒的熱情。天然、自制的自釀酒,在短視頻平臺被推崇為一種生活方式,讓不少人躍躍欲試。然而日前,重慶的潘女士在網上學自釀葡萄酒,丈夫喝后頭痛欲裂緊急送醫院洗了胃。
純手工釀制的葡萄酒,用的真材實料,制作過程中并沒有加入添加劑等成分,為何卻引發安全事故?記者采訪到葡萄酒國家一級釀酒師、一級品酒師吳八斤,聽他講講自釀葡萄酒存在哪些安全風險。
自釀葡萄酒安全隱患有哪些?
“葡萄酒的釀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很強的釀制技術。”吳八斤說,釀制的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帶來安全隱患。
從釀制工藝來看,釀造葡萄酒的基本原理是葡萄原料中的葡萄糖、果糖在酵母的作用下轉化成酒精。這個過程中,酵母是必備的。而酵母來源有兩種:一是葡萄自帶的天然酵母,二是人工活性干酵母。
“自釀葡萄酒往往采用自然發酵法,這就對葡萄的品質要求非常高,具有極高的不可控性。”吳八斤講解道,操作不當,加上自釀酒溫度條件無法控制,溫度過高很容易導致雜菌成為優勢毒株,而酵母菌被抑制,一旦釀酒過程中雜菌占據主導,那最終釀出的酒就會含有大量霉菌毒素。
同時,霉變的過程也會產生大量甲醇。甲醇對人體有強烈毒性,主要侵害人體的神經系統、血液系統,破壞視覺神經細胞,嚴重的導致腎衰竭。“自釀葡萄酒引發的安全事故中,甲醇超標占大部分,像潘女士老公就是甲醇中毒。”吳八斤介紹,葡萄表皮上薄薄的白霜,是葡萄本身分泌的糖醇類物質,富含的葡萄酒酵母,可防止制作葡萄酒過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許多人自釀葡萄酒時,誤把這層薄霜當臟東西或者農藥殘留而徹底清洗了,破壞了葡萄發酵的微生物,增加了細菌侵入風險,甲醇含量也隨之增加。“約70ml甲醇就達到致命劑量,而甲醇的氣味和乙醇,也就是我們說的酒精十分相似,往往無法分辨。”
夏季氣溫高,吳八斤說,自釀葡萄酒環境溫度不可控同樣增加了甲醇產生量。“比如釀制干白葡萄酒溫度一般控制在20°C以下,干紅葡萄酒釀制溫度不高于30°C,酒精發酵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如果沒有控溫措施,發酵溫度過高會導致有害發酵副產物的產生。”
除了釀制工藝,從原料上來看,家釀葡萄酒都是購買的市場上鮮食葡萄,不是專門釀酒葡萄品種。“大家可能有個誤區,釀酒葡萄的甜度不及鮮食葡萄,實際上自釀酒葡萄的含糖量更高,之所以鮮食葡萄口味上覺得甜,是因為相應的酸度低,導致一方面自釀葡萄酒時,很多人會加入大量白糖,熱量超高不利于健康。另一方面,鮮食葡萄糖度低,只能發酵出幾度的酒,這么低的度數不能完全殺滅水中的細菌,還不耐儲存易腐敗,增加了飲用風險。”
此外,他提到還存在爆炸風險,“釀葡萄酒是一個發酵的過程,轉化過程中會產生一定量的氣體,容器被密封的話,容器中壓力超過了承受能力就會發生爆炸。”
自釀葡萄酒還能喝嗎?
盡管有人自釀葡萄酒也并未出現問題,但吳八斤說,市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不建議自釀葡萄酒,因為這個過程中無法保證其會不會出現甲醇超標、雜菌超標等問題,盡量不要飲用自釀葡萄酒。”
如若要自釀葡萄酒,吳八斤一再強調,要嚴格按照葡萄酒制作工藝,確保有害物含量在安全范圍以內,并給出相應建議。
首先在原料上,盡量選用專用釀酒葡萄品種,如赤霞珠、梅鹿輒、西拉等等。使用的葡萄要確保新鮮、無破皮發霉。
另外添加適量的葡萄酒專用活性干酵母,能防止葡萄腐敗細菌繁殖,從而降低甲醇的含量,提高釀制成功率。
在使用容器上,選用食品級不銹鋼材質容器或玻璃容器,不用鐵質、木制或塑料的容器,保證容器清洗干凈,消毒晾干,另外瓶子不能完全密封,需要保證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可以排放出來,以防爆炸。并且放置于避光通風清潔處發酵,采取低溫發酵,低溫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