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興罡 趙紫君

  連續(xù)多日超過40℃的高溫天氣,讓閬中市水觀鎮(zhèn)年已7旬的戴宗懷夫婦改變了作息時間,凌晨三點下田收水稻。

  “我們這是避開高溫,錯峰作業(yè)。”戴宗懷有點兒調(diào)侃,稱種了幾十年的莊稼,從沒有遇到過這么熱的天。已連續(xù)發(fā)了好幾次高溫紅色預警了,水稻都烤熟了。

  在水觀鎮(zhèn)福星社區(qū),戴宗懷老兩口是村里典型“閑不住”的人。今年種了4畝多水稻,其中2.2畝是鄰居的拋荒田。因為插秧早,拋荒田的水稻早熟了10來天。

  “從8月16日開始收割,三天時間收了一半多。”凌晨三點不到,半輪明月在天,山巒隱約。鄰居們此時還在夢鄉(xiāng),夫妻倆披星戴月下了田。

  凌晨四點過,封面新聞記者從閬中城區(qū)驅(qū)車近40分鐘來到村里,在氣溫近30℃度的夜色中,老兩口挑燈夜戰(zhàn),妻子割谷子,丈夫負責脫粒,兩人不緊不慢,從容不迫。

  老人介紹說,因為天氣熱,只好將出門時間提前,一直做到上午9點左右。在近6個小時的時間里,兩人要收完0.4畝田,曬好谷子后再回家吃早飯。“想過請人用機器收割,但因為田少不方便。”

  按每天0.4畝的速度,老兩口收割完2.2畝要用時5天半,曬干后能獲得近2500斤稻谷。按每畝100斤標準付給人家“稻田租賃費”后,剩下的全部歸自己所有。

  “前幾年種得最多的時候,有十七八畝,一年要收近兩萬斤稻谷,收入兩萬元左右。”老人稱,種了一輩子的田,對土地有感情,看到田被拋荒覺得很可惜。如今很多田都被主人收回種植,拋荒田已經(jīng)很少了。

  夜色漸遠,晨光微露,老兩口收割了近半桶稻谷。背上衣服一直半干半濕的戴宗懷,抹了一把額頭上汗水,依舊不緊不慢跟著妻子的節(jié)奏。“今天的太陽,又會毒死人。”

  戴宗懷稱,老兩口長期勞動,至今身體沒啥毛病。兒女成家都在外地忙,孫子也不需要帶,老兩口于是在家順其自然,力所能及。因為閑不住,兩人還喂養(yǎng)了兩頭母豬,兩頭過年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