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陳遠揚 李慶 王祥龍
瀘定“9·5”地震發生后,由四川瀘定縣磨西鎮通往海螺溝景區的道路因山體滑坡被阻斷,為盡快開辟救援通道,蜀道集團、甘孜公路等施工單位派出數臺挖掘機爭分奪秒,在絕壁之上開辟“生命通道”。
9月8日,封面新聞記者從蜀道集團下屬的四川路橋交建集團康新項目搶險隊了解到,目前已累計搶通1.5公里。同時,就地取材用石頭和土擴寬出一條長近300米的人行便道,為救援物資陸續輸送至磨西鎮燕子溝對岸提供了重要通道。
絕壁“掘道”
90后司機坦言仍心有余悸
這條道又稱為X019縣道,是磨西鎮通往海螺溝景區唯一主干道。受地震影響,導致路邊的山體滑坡,道路被阻斷。車開進不去,也出不來,救援物資等難以大量輸送轉移。
9月5日晚23時許,康新項目搶險隊從康定到達磨西鎮,因天黑沒有施工條件,搶險隊決定第二天一早動工。
“當時探明的兩公里路段,滑坡的方量大概就有約10萬方。”9月6日一大早現場看到的畫面,至今讓搶險隊現場相關負責人魏洪斌感到震驚,“滑坡掉下來的碎石和泥土,將沿山而建的盤山公路部分路段整體掩埋,最嚴重的幾乎與山體形成一個整體斜面,看不出任何有路的跡象。”
來不及過多感嘆,搶險隊利用現有的人員和設備,立即梳理出一套搶通方案。
于是,冒著余震的風險,幾乎絕壁的山體上,一輛挖掘機在前揮舞著鐵臂,疏通險情。緊隨其后的是一輛裝載機,負責清除路障。
漸漸地,原先的道路路基露了出來。9月8日,這條絕壁上開辟出的“生命通道”,已搶通了1.5公里,而這也是整個滑坡區域最危險的一段。
“現在想起還是心有余悸。”1992年出生王令,來自達州萬源,他是此次搶通任務的挖掘機手,在他的從業生涯里,還沒遇到這樣復雜的施工條件。“時不時有余震,作業面也比較窄,加之山體陡峭、土質松散,山間天氣多變,隨時有降雨的可能,搶通工作也可能隨時暫停。”
而裝載機手唐鑫更年輕,今年僅25歲,但他卻是一個有7年經驗的“老司機”。從康定出發時,他在朋友圈寫下“這一定是我這輩子目前做過最有意義的一件事。瀘定加油,我們來啦”。
“一個是為自己打氣,也是能為抗震救災出一份力自豪。”唐鑫的老家在云南昭通,到達震中后,他給父母報了平安,只輕描淡寫說了下自己任務,“怕他們擔心,就一直給他們說現場情況沒有好嚴重,就跟平時上班一樣。”
開運物資
今日清理至海螺溝大橋橋頭
9月8日上午11時許,封面新聞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當天蜀道集團和甘孜公路共投入搶險人員53人,以及5臺挖掘機和2臺裝載機參與作業。
據甘孜州公路建設服務中心信息顯示,X019縣道海螺溝景區大門至1號營地,里程約7公里。根據工作安排,當天道路預計搶通至海螺溝大橋橋頭處。
道路掘進任務持續推進,而位于施工區域上方已搶通的道路,也開始有人員開始通過,往磨西鎮燕子溝對岸運送救援物資。
“最開始只能搭鋼繩,從山下往山下一點點送物資,一點都不方便。”魏洪斌提到,為及時形成通往對岸輸送通道,項目部臨時就地取材,用石頭和土擴寬了人行便道。把只能供一人通過的小路,擴寬成一條長近300米,能順利通過挖掘機和裝載機的加寬臨時便道。
當天,成都消防、武警四川總隊官兵從便道分批次為磨西鎮青岡坪村等地的受災群眾送去飲用水、食物和生活物資。同時,搶通路段也成為救援隊伍轉移受傷群眾,以及當地村民通行的一條重要通道。
絕壁上開辟出了“生命通道”,當地老百姓看在眼里,也記在心上,給搶險隊送上一口熱飯菜,成為他們表達感激的一種方式。
“有回鍋肉、涼拌茄子、燒土豆,味道很好。”9月8日中午,唐鑫在施工現場拿著一份盒飯向記者展示,旁邊的村民不斷提醒“不夠還可以再加,你們辛苦了,多吃點”。
吃完午飯,進行簡單修整后,施工現場又響起作業車輛的轟鳴聲,“生命通道”也在不斷向海螺溝景區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