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使用長臂挖掘機作業
降低操作人員的安全風險

結合山體不斷有碎石滑落,搶險隊伍在搶險中創新使用長臂挖掘機作業,其最大有效工作半徑達16米,較大程度地降低了設備操作手的安全風險。
參與搶險的長臂挖掘機手任俊杰在3號登陸點作業,9月7日他便開始參與搶險。任俊杰說,他們每天早上7點開始作業,晚上7點收工,任務重,工作也很危險。“搶險時,我們有一臺挖掘機被落石砸到,幸好駕駛室的工作人員沒受傷。”
任俊杰介紹,長臂挖掘機工作半徑實際上最長可達20米,能夠清理普通挖掘機無法到達的地方,清理掉這些安全隱患。
據悉,省道S217瀘定至石棉段全線應急通道和灣東村、發旺村村道的打通,標志著受“9.5”瀘定地震影響的主要通道搶通工作基本完成,此次地震搶通工作,蜀道集團四川路橋搶險突擊隊累計疏通堵塞點位348余處,搶通道路(含村道)224.3公里,累計投入救援人員6569人次,挖掘機1158臺班,裝載機793臺班,運渣車378臺班,吊車126臺班,發電機36臺,共救助轉移群眾454人,為搶險救災工作提供了物資及人員設備保障。

“這是汶川地震以來,國省干線公路搶修時間最長的一次。”四川省交通運輸廳公路局黨委委員、總工程師李林說,搶險工程仍是下一階段的重點工作,同時相關部門也已經對交通災后重建展開積極籌劃,經過災損的評估,結合災區的發展需求,省交通運輸廳已經擬定了重建的規劃方案,力爭盡快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