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水污染治理
桃花水母、紅嘴鷗頻頻現身沱江
在四川眾多的水系中,沱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是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流經的2.55萬平方公里更是四川城鎮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經濟實力最強的區域。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流域污染逐年加重,沱江一度成為四川乃至長江上游污染最嚴重的河流。”四川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沱江流域16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率僅6.2%,特別是干流污染十分嚴重,威遠河、釜溪河、球溪河等支流長期為劣V類。
2018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四川開展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及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督察。四川痛定思痛,堅決把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來抓,打響了全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全面發揮河湖長作用。設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1萬余名,健全河長會議、信息共享、巡河督察等工作機制,做到各類水域河湖長無縫銜接、全域覆蓋、網格化管理,截至目前,沱江流域各級河長先后巡河巡湖67萬余次,排查整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8.5萬余個。
細化整改任務推動落實。印發《四川省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細化整改任務20項,制定具體措施189條,流域7市對照清單,逐一落實,做到整改一個、驗收一個、銷號一個。目前,已整改完成19項,有序推進1項,追責問責48人,有效解決了一大批制約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的疴癥頑疾。
暗查暗訪傳導壓力。資陽市雁江區江南半島生活污水直排是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群眾信訪問題,資陽市上報實施截污工程完成了整改。但省級河長暗訪發現直排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生活污水仍然進入沱江,形成明顯的污染帶,隨即責成當地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現場表態,動真碰硬、不留情面,真正傳導了壓力。隨后資陽市以水質提升及生態修復為重點開展系統整治,解決了污水直排問題,行政處罰15萬元,追責問責5人。“像這類領導暗查暗訪找問題的方式在四川已成為常態,2021年省市縣三級領導共對沱江流域開展暗查暗訪400余次,其中黨政主要領導帶隊100余次,發現問題2506個、完成整改2387個。”楊俊國說。
值得關注的是,為提升沱江水質,四川將流域7市29個縣(市、區)劃分為15個控制單元,實施流域分區管理,分年度、分單元明確考核目標和奮斗目標,詳細勾勒出流域水質達標路徑。
通過幾年的綜合整治,沱江16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由“十三五”初期的12.5%,提高到2020年底的93.8%。“十四五”以來,沱江水質進一步提升——沱江入長江口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位居全省主要河流之首,創20年來最好水平,桃花水母、紅嘴鷗等珍稀水生生物和候鳥也頻頻現身。
聚焦大氣治理
藍天數量年年增,PM2.5濃度年年降
235天、251天、287天、280天、299天,是近五年成都攀升的藍天數量;56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43微克/立方米、41微克/立方米、39.8微克/立方米,是近五年成都不斷下降的PM2.5濃度。
2017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向四川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成都大氣污染防治力度不夠。為何短短數年,成都空氣質量改善明顯?
“做好強化頂層設計,持續發力。”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成都堅持把改善空氣質量作為生態惠民重點工程來抓,通過出臺《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編制《成都市空氣質量達標規劃(2018—2027年)》,每年迭代升級“壓減燃煤、治污減排、控車減油、清潔降塵、綜合執法、科技治氣”6大方面50條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持續開展“夏防臭氧、冬防顆粒物”攻堅行動等,形成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政策措施體系。
強化預測預警。成都自主研發的大氣源解析及空氣質量預測系統,7日空氣質量預報準確率達92%以上,未來30天空氣質量趨勢預報準確率達79%,為判斷污染趨勢提供可靠支撐,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加密預測預報,提出針對性應對措施。同時構建環境問題發現與執法快速響應機制,強化執法監管、暗訪督查和曝光警示力度。
源頭治理方面,成都針對機動車保有量居全國第二的實際,加大新能源車推廣和老舊車淘汰力度,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提升至35.2萬輛、占比達5.9%,已累計淘汰黃標車2.3萬余量,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老舊車40.7萬輛。此外,成都積極構建“軌道+公交+慢行”三網融合綠色交通體系,去年全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突破550公里、居全國第四位,公交出行分擔率達60%。
科技治氣也充分發揮作用。例如,成都建立全國首個以政府主導的大氣復合污染防控院士(專家)工作站,聘請張遠航、賀克斌、柴發合等知名院士(專家)團隊駐站開展大氣治理科研攻關;引入“電力監管”,聯網匹配涉氣工業企業電力監控數據,實時監管企業生產及治污情況;建成大氣超級站、光化學組分站、傳輸通道站、各類空氣質量監測站點1200余個,繪密大氣環境監測網絡;綜合利用遙感監測激光雷達、走航監測車等,完善“人防+技防”。
重拳之下,效果顯現。去年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率81.9%,為2013年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以來的最高紀錄,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相較于2017年,優良天數增加64天,優良率提高17個百分點,重污染天數從22天下降到1天,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區(市)縣從無到有并提升至7個,市民藍天幸福感不斷增強。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