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殷鵬
初秋時節,位于綿陽市安州區秀水鎮的神龍磷石膏堆場,草色青青。而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讓百姓“扎心”的磷石膏堆場,一遇大風天,堆場周圍沙塵彌漫;大雨天,則污水橫流。
改變來自生態環保督察。2017年以來,四川已先后接受兩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照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指出的污染防治攻堅、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修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5年多來,四川按照“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部門管行業”的思路,高標準制定整改方案和任務清單,逐一明確整改目標、責任、時限和措施,一大批生態環境領域的頑瘴痼疾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聚焦生態修復
搬走磷石膏堆,渣山變公園
2018年11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典型案例通報指出,安州區磷石膏堆積如山,環境問題突出。
“昔日發展的豐碑,衍變為污染的頑疾。”綿陽市安州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00年前后,安州區磷化工企業陸續投產,磷石膏作為磷化工產業副產品,因當時生產技術水平有限,無法實現循環利用,再經過多年累積,最終形成了神龍、路林、金鴻、川銀等4座磷石膏堆場,全部露天堆放于干河子兩岸,堆存量達210余萬方。
一座座磷石膏“大山”,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磷石膏露天堆放且時間久遠,防滲、防揚塵、防流失措施幾乎沒有。加之堆場全部沿江分布,滲濾液和淋溶水隨雨水直接排放,對周邊水體造成嚴重影響。”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督察辦主任楊俊國表示,根據監測數據,2018年干河子總磷普遍超標,水質呈劣V類。
如何搬走磷石膏“大山”?省委、省政府將安州區磷石膏堆場整治列入十大突出環境問題之一,實施省級掛牌,由省級領導牽頭督辦,一場磷石膏堆場綜合整治攻堅戰全面打響——
綿陽市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編制“1+4”整治工作方案,實施“一堆一策”分類整治。將路林堆場磷石膏轉運至神龍堆場合并堆放,實施集中長期封存;對金鴻、川銀2座堆場磷石膏進行綜合利用,2020年底,安州區4座磷石膏堆場專項整治全面完成。去年,干河子綿陽出境斷面水質改善到Ⅱ類,總磷平均濃度較整改前下降75%。整治時將“化污”和“植綠”一并推進,以生態手法對磷石膏堆場進行全方位改造,將“灰色渣山”改造成“綠色梯田”,將工業遺存融入綠色自然。
“整治是還歷史欠賬,轉型升級才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綿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綿陽不僅全面停止新增涉磷企業審批,還在安州區建成磷石膏污染防治及綜合利用研究實驗基地,取得磷石膏離心脫水裝置、用磷石膏制備建筑石膏粉2項新型專利,并成功運用生產實際,年消納磷石膏達85萬噸。
“去年,四川產出磷石膏617萬噸,利用磷石膏634萬噸,綜合利用率達102.8%,全省已連續兩年實現磷石膏‘產消平衡’。”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省已完成36座磷石膏堆場整治,其中12座磷石膏堆場進行了綠化景觀改造和生態保護修復,以往寸草不生的渣山變為公園。
四川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的亮點不止于此。近日,“攀鋼石灰石礦退出蘇鐵自然保護區及生態修復項目”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辦列為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正面典型案例。目前,在原位于四川攀枝花蘇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占地2300多畝的攀鋼石灰石礦礦區,已種植了適合當地氣候、環境的鞍葉羊蹄甲、巖柿、櫟葉枇杷等耐干旱耐貧瘠樹種23種,共種植喬木1.2萬株、灌木37萬株,覆土36萬立方米,生態恢復面積2541.29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