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劉佳
10月9日,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消費者投訴信息統計分析報告,并公布了第三季度投訴熱點,包括極端天氣和突發疫情導致部分領域投訴激增、新消費問題頻發以及老年消費者消費投訴“老大難”等。其中,新消費投訴量增多引發關注。
網絡消費維權難 亟待多方共同破解
[案例]
消費者彭某向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投訴稱,在某平臺上購買的亞馬遜禮品卡不能正常使用,多次向某平臺等投訴無果。經調查發現,消費者今年6月在某平臺店鋪購買了10370元的禮品卡,當時商家承諾在亞馬遜上能正常使用。但消費者使用后,導致亞馬遜賬號異常被暫停。經調解,最終雙方達成和解,某平臺商家賠償消費者的實際損失。
無獨有偶。8月29日,廣元市消費者吳女士向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投訴稱,其在某APP商店購買一臺價值5399元的iPhone13,未收到快遞,但是快遞路線圖上顯示買主拒收,快遞原路返回。8月19日下午接到商家電話,告知吳女士商品在運輸途中有損壞,需要消費者承擔該損失。經調解,商家全額退還吳女士5399元。
省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互聯網經濟衍生出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經營業態,直播、語音、AR(增強現實)等營銷方式在激發消費者熱情時,引發的消費糾紛不斷,貨不對板、質量瑕疵、商品損壞、限制七日無理由退貨權等問題頻發。
為此,省消委建議,一是經營者應壓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主體責任,加強自律,嚴實法律底線;二是聚焦消費維權熱點和難點問題,加強對新業態的分析和研究,推進行業規范;三是堅持“科技向善”理念,促進行業自律和發展。
定制家具亂象叢生 消費者需要理性選擇
[案例]
今年6月29日,成都市消費者王女士向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投訴稱,其定制的一組衣柜因為尺寸錯誤,安裝時高度過高,柜體與墻壁間隙太大,柜門款式與效果圖也完全不一樣,但商家以“消費者簽字確認圖紙”為由,只愿意補償1000元。受理該案件后,經調查發現是因為商家設計人員測量失誤,導致最終安裝效果不符合質量標準和消費者要求效果。省消委認為即使消費者在設計圖紙上簽字,商家也不能免除其服務質量擔保責任,經調解,商家同意按照實際尺寸重新下單并于8月1日加急為消費者完成安裝。
消費專家分析認為,定制類消費迎合個性化需求深受消費者青睞,但因家具定制行業水平參差,引發的消費爭議不斷。投訴主要包括:合同約定不清,如使用材料的材質、品牌、產地等與約定不符;因效果圖與實際交付差異,引發對設計圖、施工圖的效力確認問題;因增項、加價或變更設計產生的價格計算、支付及違約金計算產生糾紛;定制類家具引發的產品質量、售后服務等問題。
省消委提醒,消費者在定制家具時,要做到貨比三家,盡量選擇有實力、信譽度高的商家。同時,要嚴審合同,看清重要條款,明確產品的型號、材質等重要信息,核對圖紙清單,約定好生產周期、交付時間、安裝周期以及違約責任等。還要注意收集并保存有關證據,如商家宣傳畫冊、雙方聊天記錄、電話錄音等。
省消委特別提醒,消費者可參考四川省市場監管局發布的《放心舒心消費服務規范 第5部分:家具行業》地方標準,了解家具產品放心舒心消費服務的原則、基本要求、銷售服務、售后服務、消費維權等內容。
醫美消費問題頻發 消費者身心受損
[案例]
8月22日,樂山市井研縣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接到消費者陳女士投訴,反映其于2022年7月到某美容中心繳納2000元進行臉部除皺,在除皺后鼻子出現明顯的皺紋不對稱,需進行手術修復。陳女士認為美容店應該承擔責任,支付相關治療費用。經調解,美容店退還陳女士除皺費2078元,并賠償陳女士醫療費、精神損失費等費用2500元。
消費專家分析認為,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美的追求愈加強烈,然而市場上美容機構魚龍混雜,致使美容消費糾紛頻發。投訴問題主要集中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虛假宣傳、強制消費、誘導消費、推薦網貸消費、預付卡亂象、不明碼標價等。維權難點主要體現在美容產品鑒定難、消費者受傷原因難以確定、消費證據收集受限等方面。
為此,省消委提醒,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機構時,要查看醫美機構相關經營證件是否合規,執業范圍是否包含醫美診療項目;要查看醫生是否具有《醫師資格證書》和《醫師執業證書》等;要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查看使用的藥物、器械等是不是審查認證產品;要簽訂合同,明確各項收費標準和服務內容,還要保存好有關消費憑證,及時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