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質齊升

  農民工轉移就業增至2614萬人

  9月18日,廣元市蒼溪縣“我為蒼溪工業發展出點力 直播引領回家就業創業路”火熱上線。這是當地為促進因疫情返鄉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創新開展的活動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多重困難疊加的嚴峻復雜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省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在攻堅克難中砥礪前行,在穩中求進中奮發有為,勞動力市場需求總體大于供給,農民工就業總體形勢始終穩如磐石。

  時光回溯到兩年前——

  2020年春節期間,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省2400萬返鄉過年農民工返崗困難。省委省政府果斷決策,在全國率先為農民工提供外出務工健康服務,組織開展“點對點 一站式”交通直達行動,被國務院向全國推廣。

  那年春天,運送農民工返崗的專列(專廂)、專車、包機,密集地從廣袤的天府大地出發,搭乘著農民工奔向充滿希望的務工生活。當年,全省農民工轉移輸出2573.42萬人,比上一年增長135.15萬人,在疫情防控形勢下實現轉移就業人數逆勢增長,為全社會復工復產提供了堅強的人力支撐。

  一枝一葉總關情,念茲在茲是百姓。在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年間,省委省政府始終把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創業,作為落實就業優先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貫徹在政策體系的謀篇布局里,落實在均等化公共服務保障中。

  農民工工作納入省政府對市(州)政府的目標考核、鄉村振興考核和省委民生事實考核內容,農民工就業創業是硬性考核指標之一。省政府先后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工作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實行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登記制度,將農民工全面納入城鎮就業登記范疇,將在城鎮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失業的農民工納入失業登記范疇,均等享受職業介紹、職業技能鑒定、職業培訓等公共就業服務。

  省發展改革委、經信廳、財政廳、人社廳、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等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積極行動,持續強化就業政策與經濟發展政策協調聯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健全常態化援企穩崗幫扶機制,持續開展就業“春風行動”,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

  大力促進就近就地就業,加大力度轉移輸出就業。在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十年間,四川農民工普遍在省內外跨區域流動中找到了更高收入的崗位,在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找到工作;農村就業困難群體特別是零就業家庭,在“一對一”幫扶中找到了就業增收之路。

  十年來,全省城鄉就業結構由2012年的37.7∶62.3調整為2021年的53.4∶46.6;農民工轉移輸出總量從2012年的2415萬人,增加到2021年的2614萬人;勞務收入從2012年的2389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6462億元。

  要穩定擴大就業,更要高質量就業。

  十年來,四川在全國率先建成農村勞動力實名制數據庫,不斷提升農民工就業創業公共服務精準度。大力培育建設“川字號”特色勞務品牌,大力實施農民工技能培訓,目前全省農民工技能人才突破500萬,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掌握一技之長后,實現了從“體能務工”到“技能務工”。更多促進農民工高質量就業路徑,被專章寫進《四川省“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這是全省首次在就業促進規劃中,為農民工設置專章進行謀劃。

  全省農民工就業創業,正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穩步向前。

  優化環境

  返鄉創業吸納就業242萬余人

  “這幾年,我就在村里的無花果基地干活,每月有工資收入。”50多歲的廖登貴是閬中市沙溪街道金鼓村人。早些年,他一直在廣東打工,最近幾年因年紀大了,便留在村里不再外出務工,但也失去勞務收入。

  很快,廖登貴就有了在家門口掙錢的機會。在外務工的同村人黃金回鄉創業,種植無花果,需要大量勞動力。賦閑在家的廖登貴在黃金的無花果基地干活掙錢,跟著黃金學習種植技術,還把自家撂荒地整理出來種植無花果,家庭經濟增收不少。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像黃金一樣的返鄉創業農民工累計突破100萬人。創業帶動就業,“黃金”們返鄉創業,為農村勞動力提供了大量就近就業機會。

  “我們公司剛開始投產時,就吸納了800多人就業。”回老家南充市儀隴縣投資創業的杜興明說,能給鄉親們帶來工作機會,他感到返鄉創業很有意義。

  這是全省返鄉創業潮興起的十年,也是返鄉創業環境不斷優化的十年。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把農民工等群體返鄉創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情進一步激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返鄉創業格局初步形成。

  省政府制定出臺《促進返鄉下鄉創業二十二條措施》,涵蓋創業者從項目立項到創業成功的全過程,涉及辦理證照、土地支持、平臺搭建、財政支持、金融擔保、創業服務、表彰獎勵等各環節,制定了全鏈條式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

  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人社、稅務、金融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不斷打出組合拳,從降低創業門檻到暢通融資渠道,從夯實創業平臺到創業服務人才支撐,全面為返鄉創業農民工提供“原動力”。

  降低創業門檻。全省大幅度減少返鄉下鄉創業投資項目前置審批,設置返鄉農民工投資農村基礎設施和興辦各類事業“綠色通道”。建立返鄉入鄉創業行政許可審批代辦、“一費制”繳納和金融信貸服務中心,提供免費專業服務。在全國率先設立投資基金,重點支持轉型升級產業、新興優勢產業、高端成長型產業和新興先導型服務業。

  夯實創業平臺。開展省級返鄉入鄉創業工作先進市縣考核激勵工作,定期命名一批返鄉創業先進市、縣。依托現有各類開發區、農業產業園,盤活閑置廠房等存量資源,提升各類創業園區。十年來,全省共建成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孵化園)514個,入駐創業企業近2萬家。

  營造濃厚氛圍。開展返鄉創業項目集中推介活動,依托省政府駐外辦事處集中進行推介。組織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及政府工作人員等組成“創業指導專家服務團”,為創業者提供項目論證、法律法規咨詢和技術員工培訓等服務。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從2015年開始,全省返鄉創業農民工以每年5萬人左右的數量增加。目前,全省累計超過100萬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242萬人就業。

  農民工返鄉創業帶動就業的乘數效應,正在發展中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