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報-法治四川新聞客戶端記者 劉文慧
個人以副食店的名義將假冒注冊商標的白酒銷往川渝地區,銷售金額達4萬余元,川渝兩地消委以共同原告的形式提起跨省域消費民事公益訴訟……近日,這起全國首例跨省域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在重慶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
銷售假酒 川渝消委提起公益訴訟
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間,被告胡某兵以云陽縣幸福園副食店的名義向重慶市云陽縣、四川省巴中市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白酒,銷售金額共計41601.1元。經商標所有權人鑒定,案涉白酒為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假冒食品。
2021年8月27日,重慶市云陽縣檢察院向重慶市云陽縣法院提起公訴,法院經過審理后認為,公訴機關指控被告胡某兵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罪名成立,判處被告胡某兵有期徒刑6個月,并處罰金2萬元。
云陽縣檢察院經過研判后認為,被告的違法行為可能侵犯眾多不特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依據重慶市檢察院與重慶市消委會聯合印發的《加強協作配合切實做好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工作的意見》,將上述公益訴訟線索移送至重慶市消委會。
重慶市消委會調查后認為,被告將案涉食品在重慶、四川兩地市場針對眾多不特定消費者進行銷售,侵犯了川渝兩地眾多不特定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破壞了川渝兩地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消費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可以由川渝兩地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就被告侵害川渝兩地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共同提起跨省域消費民事公益訴訟。
在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的支持下,重慶市消委會、四川省消委相繼于今年5月、6月向重慶二中院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重慶二中院根據《解釋》第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將重慶市消委會和四川省消委列為本案的共同原告。
當庭道歉 借助公益活動形式賠償損失
在法庭上,重慶市檢察院二分院出庭檢察官鄧夏表示,檢察機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完全支持重慶市消委會和
四川省消委對本案提起公益訴訟,共同營造川渝兩地安全放心 的 消 費 環境。被告對銷售假冒注冊商標食品侵犯了川渝兩地眾多不特定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的行為表示深深的歉意,當庭宣讀《公開道歉信》向廣大消費者進行公開賠禮道歉。
經過合議庭審理,審判長當庭宣判,判處被告在媒體上就其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食品、侵犯眾多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刊登書面道歉信進行公開賠禮道歉;以行為賠償損失,即自判決書生效之日起兩年內參加4次消費領域的公益活動,每次活動支付的經費不低于1萬元,每次參與活動的方式和完成效果需經原告同意并確認。如被告不履行以行為賠償損失,則應支付124803.3元的賠償金到原告的專門賬戶用于原告開展消費宣傳、消費教育、消費體察、消費調查、商品比較試驗等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公益活動。
專家點評
加強區域合作的有益嘗試
據重慶市消委會秘書長谷丹,四川省消委秘書長莫莉介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要求,“結合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長江中游城市群等區域,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前提下,優先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區域合作機制,積極總結并復制推廣典型經驗和做法”。針對當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跨區域、鏈條化的新趨勢,重慶市消委會和四川省消委在全國率先以共同原告的形式,就侵害川渝兩地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為提起跨省域消費民事公益訴訟,這是加強區域合作、協同保護川渝兩地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有益嘗試,對凈化川渝兩地的消費環境、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積極作用。
重慶二中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一庭庭長楊超表示,重慶市消委會作為原告依法向重慶二中院提起消費者權益保護民事公益訴訟,該院受理后依法進行了公告。在公告期間,四川省消委依法向該院申請作為原告參加訴訟,經審查,該院依法予以準許并將其列為共同原告。本案系川渝兩地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首次聯合提起的跨省域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有效克服了跨區域信息不暢,避免出現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重復起訴的問題,節約了司法資源,對于進一步完善川渝兩地消費維權合作機制,探索多維度、跨區域消費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名詞解釋
消費者權益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是指省級以上消費者組織或是法律規定、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授權的機關和社會組織,在商品銷售者、服務提供者等有侵害眾多不特定消費者合法權益或者具有危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危險等損害公共利益的行為時,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而依法提起民事訴訟的法律行為。其最大的特征在于突破傳統民事訴訟法規則,賦予社會組織、檢察機關等訴訟主體資格,即雖然起訴人不是受被告侵權行為導致直接損害的當事人,但原告可以代表社會公共利益提起民事公益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