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防治

  控制基礎性疾病和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勿輕信輸液和保健品預防“中風”

  “中風”并非“卒”不及防。“比如出現頭暈、頭痛,突然說不出話后又恢復了,手沒勁之后一下又有勁,都可能是‘中風’前兆。”劉坤梅建議,預防“中風”可積極控制基礎性疾病,定期體檢,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多運動,防止肥胖。同時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如戒煙戒酒、不熬夜,放松身心,減輕精神壓力等。

  “有患者會問是否能通過輸液預防中風,還有人會拿著買到的偏方、名貴中草藥以及保健品問我能否預防中風,目前沒有臨床實驗結果和科學依據能表明這些手段有效。”張海濤表示。

  如果已出現“中風”癥狀或懷疑“中風”怎么辦?多名神經內科專家表示,這時需要及時到醫院,通過腦部CT、腦核磁共振或腦血管造影檢查判斷身體情況。

  而涉及“中風”患者治療,目前主流治療方法有靜脈溶栓(通過輸液將溶栓藥注射進體內產生溶栓效果)和機械取栓(用特殊儀器取出堵塞血管的血栓恢復血管暢通),前者需要在4.5小時內實施,后者救治時間窗最長可達24小時。

  近年來,業內也在推廣另一種治療“腦梗死”的新型療法——“神經介入治療”。“從大腿根部的股動脈插入一個纖細導管,建立通路,進行動脈溶栓、狹窄血管支架成形或動脈瘤彈簧圈栓塞,治療中風。”一名專家補充道。

  談康復

  勿自行停藥 可配合針灸、藥膳和音樂治療

  多名神經內科專家表示,部分“中風”患者能恢復到發病前狀況,但大部分人會存在后遺癥,康復時易出現藥物依從性差、認知障礙、肢體肌張力增高、肩手綜合征、抑郁等問題。

  張海濤提醒,‘中風’很難痊愈,需進行持續性康復治療和藥物二級預防(即再次發病的藥物預防),但部分康復期患者覺得藥物有副作用,不愿吃藥或吃幾個月、半年后就自行停藥,擅自停用藥物會影響康復效果和增加復發風險。

  “我們主要采取針灸治療配合中藥治療幫助康復。”王彧提醒,家屬可謹遵醫囑對患者的特定穴位按摩揉捏,做藥膳給患者補充元氣。“比如為慢性‘中風’患者,在膳食中放入適量黃芪、當歸、黨參、桂皮等。”

  多名神經內科專家提醒,“中風”患者家屬需做好對患者的日常照料,防止身體肌肉萎縮和褥瘡等出現。由于病情影響,患者常陷入抑郁,家屬需要關注患者身心狀態,結合醫生意見使用抗抑郁藥物。

  王彧也表示,“照顧‘中風’患者不是管三頓飯這么簡單,家人要和患者共同樹立信心,讓他對治療和生活充滿信心,讓患者主動鍛煉。”當“中風”患者情緒不佳時,王彧說,家屬可配合醫生運用“五音療法”,放歡快、舒暢、節奏明快的曲目,助患者解壓舒心。

  [相關閱讀]

  三步快速識別“中風” :

  “中風120”是快速識別腦卒中的方法

  “1”就是一張臉不對稱,口角歪斜

  “2”是兩個胳膊平行舉起及單側無力,不能抬

  “0”(聆)聽,說話口齒不清、表達困難

  有上述任何突發癥狀時,快速撥打120,以最快速度將病人送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醫院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