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賦能
每年可創造190億元產值
涼山州農業產值高速增長的背后,蘊藏著科技助力和品牌賦能。
今年,德昌縣麻栗鎮民主村的肖亮種了25畝本土老牌子“德昌香米”,它是我國六大香米之一,號稱米中“味精”,每500克可賣到20元,每畝土地的產值可達近萬元。在肖亮家不遠處,由袁隆平科研團隊實施的雜交水稻超高產攻關項目正承載著“禾下乘涼夢”,向“平均畝產達到1200公斤”的新目標發起沖刺。2022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國家級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西昌市憑玉米成功上榜。
涼山的農業,還創造出了一系列標簽:世界最大的苦蕎麥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馬鈴薯標準化生產基地、國家綠色食品原料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全省最大草食畜生產基地……這些標簽讓“大涼山”品牌的農特產品聲名鵲起,每年授權1490個農產品使用“大涼山”區域品牌,可創造190億元的產值。
現代園區
從1個生長到165個
1963年,西昌市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悄然生長著1500株葡萄。
從20世紀八十年代起,西昌市開始葡萄規模化栽培。2012年9月,西昌市葡萄現代農業園區開建,越來越多的農民建大棚種葡萄。歷經59年的“生長”,西昌市葡萄種植面積沖到了全省第一,總產量超過25萬噸,總產值突破30億元。
10年前,一對中國臺灣的父子來到冕寧縣宏模鎮種植油橄欖。他們播下的油橄欖產業火種,甚至改寫了冕寧縣農業產業規劃的方向。展望未來,冕寧縣擬發展10萬畝油橄欖基地,打造國家級油橄欖產業園區,輻射帶動8個鄉鎮3萬余戶農戶實現增收,總產值預計將達到18億元以上。
時至今日,農業產業園區在涼山早已不是“稀罕物”,當地成功創建了省、州、縣各類現代農林業園區165個,園區主導產業種植規模109萬畝,養殖規模160萬頭,支持著全州55.1萬農民發展到戶產業。
端牢飯碗
讓“天府第二糧倉”裝滿中國糧
從一些舊時的影像中,可以觸摸到些許當地發展的脈動——肩挑背扛、“二牛抬杠”等,都是那個年代涼山人“征服”土地的生動寫照。
時過境遷,“征服”的腳步從未停歇。通過推進糧食基地集約化、規模化、宜機化,加大優新品種推廣示范,全面推廣耕種收全程機械化,涼山正傾力打造“天府第二糧倉”。
如今的涼山,“糧倉”里裝滿了“中國糧”。2021年,涼山糧食播種面積803.2萬畝,排名全省第三;糧食產量250.8萬噸,排名全省第四,實現了歷史罕見的糧食產量“十九連增”。
農業硅谷
“一芯一區、兩帶三片、多基地”
2022年6月30日,“中國涼山·安寧河現代農業硅谷”科創園區項目奠基和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西昌舉行,安寧河現代農業硅谷正式揚帆起航。
從1平方公里的“農科芯城”放眼安寧河流域,西昌、德昌、冕寧、喜德四縣(市)同城化不斷加深,涼山農業的未來逐漸清晰:著力構建“一芯一區、兩帶三片、多基地”格局,引領安寧河谷及其他區域高質量發展。
涼山將以“中國農業硅谷”建設為帶動,積極發展綠色、生態、高效農業,推進十大綠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加快建成全國現代優質高效農業示范區,打造“天府第二糧倉”,建成優質特色農產品基地。
70年 涼山農業發展時間線
1952年,農業總產值為2.92億元、糧食總產僅40.08萬噸
2007年,提出“安寧河流域寬谷地區2018年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
2012年9月,西昌市葡萄現代農業園區開建
2019年,涼山州成功創建第一批29個現代農業園區
2022年5月,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支持攀西經濟區走特色發展之路,以更大力度促進安寧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打造“天府第二糧倉”
2022年6月30日,“中國涼山·安寧河現代農業硅谷”科創園區項目奠基和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在西昌舉行,安寧河現代農業硅谷正式揚帆起航
[參考文獻]
[1]涼山彝族自治州地方志編撰委員會。涼山彝族自治州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
[2]涼山彝族自治州史志辦公室涼山。歷史大事記1923-2021[Z]。西昌:準新出圖(2021)第6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