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回應:
“已關閉”訂單系顧客支付失敗
這些錢未進入銀行渠道,建議店方走法律途徑
“顧客掃了商戶收款碼,密碼輸錯了,在銀行也有記錄,這一筆就交易失敗了,顯示為關閉。”對于王女士的質疑,11月7日,資中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并非銀行“吃了她的錢”,這些顯示為“已關閉”、“超時”、“失敗”的訂單都是顧客掃碼后未支付成功的,這些錢也沒有進入銀行渠道。
銀行方還表示,在接到王女士反映后,他們曾多次向王女士作出解釋,并提供交易流水等作為佐證。“她說的‘當時(顧客支付)成功了,第二天我們給她(訂單)關閉了’,事實并不是這樣……”
一名銀行工作人員解釋稱,訂單“已關閉”是客戶支付超時而導致支付失敗,系統主動關閉訂單。其中,顧客主掃商戶微信時間長于5分鐘便會超時。“失敗”則是由于顧客賬戶狀態有問題或余額不足,而導致支付失敗。
“數據清空是因為系統升級,所有(用戶)的都清空了,并不是她一戶清空。”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些數據暫時遷移到另一地方存儲,等系統升級后會把數據“遷回來”。“并且,我們也認真查詢了她(的米線店)交易記錄,所有資金已經清算完了,全部支付給她了。”
當天,工作人員也現場演示了惠支付收款碼顧客掃碼支付成功,以及不成功的情形。結果顯示,支付成功后,通過惠支付首頁“交易查詢”直接進入“交易明細”便可看到記錄;而輸錯密碼過了約5分鐘后,惠支付上輸入日期查詢便可看到“已關閉”的訂單。
銀行方還認為,從王女士米線店收款碼的明細看,除了顧客支付失敗的,還可能存在顧客金額輸錯等原因,先支付失敗,后支付成功的情況。“她以為顧客支付成功了,就讓顧客走了。”
對于王女士提出由銀行根據單號找到支付失敗的顧客信息,銀行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無法查到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的客戶信息,沒辦法找出來。此前,王女士也曾報警,銀行也曾咨詢警方是否能立案,但因證據不足警方無法立案。“第三方渠道對他的客戶有保密的義務。”為此,銀行工作人員建議王女士走起訴等正規法律途徑,待法院立案后,便可通過法院找第三方平臺提供顧客信息,銀行也將配合提供交易明細。
此外,資中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相關負責人提醒商戶:只能以“交易成功”這個狀態確認收到顧客付款。如果顧客支付失敗,平臺會推送消息,商戶也要注意查看。
紅星新聞記者 姚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