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收款碼交易明細中那些“已關閉”的訂單,王女士不時找到銀行“討說法”……

  王女士在四川資中縣城經營米線店一年有余,2021年11月中旬,她辦理了惠支付收款碼,顧客掃碼付款后,再由銀行次日結算到賬。3個月后,她發現收款碼交易明細中,除了成功的訂單,還有顯示為“已關閉”的訂單。詢問之后,她根據銀行發來的3個時段、32天的交易明細粗略統計,顯示為“已關閉”、“失敗”、“超時”的訂單多達200多筆,總金額為5959元,其中絕大部分為“已關閉”訂單。由此推算,她估計在今年3月初銀行將收款碼改為實時到賬前,“已關閉”等未收到款的訂單金額可能上萬元。

  “銀行說是(顧客)沒付款成功,是我自己的責任。”王女士對于銀行的答復不予認可,堅稱顧客成功支付了這些訂單,并質疑訂單是被銀行關閉的,讓自己沒能收到這些錢。但她表示,因惠支付APP上此前的數據被“清空”,自己拿不出相關證據。“如果銀行要證明是顧客付款不成功,應通過交易單號找到顧客,拿出證據來。”

  對此,11月7日,資中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上述這些“已關閉”訂單系顧客支付失敗后顯示關閉,這部分錢并未進入銀行渠道。此外,因顧客幾乎都是通過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掃碼付款,銀行無法查到他們的相關信息,建議王女士走法律途徑。

 ↑王女士在米線店內接受采訪 ↑王女士在米線店內接受采訪

  錢去哪了?

  米線店稱使用銀行收款碼

  32天,超200筆訂單關閉沒收到錢

  2021年,王女士從老家四川隆昌市來到資中縣城,和姐姐合伙盤下一家米線店,后獨自經營至今。

  2021年11月中旬,王女士到資中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在倒石橋的營業網點,申請辦理了“惠支付”收款碼。“收款碼和提醒到賬的播報器,都是銀行提供的。”

  此外,她的手機也下載安裝了惠支付APP。“其中的‘交易查詢’,每一筆到賬都會顯示‘+’多少錢。”王女士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每當顧客點餐掃碼付款時,她便根據“交易查詢”中的顯示頁面,確認顧客是否付款。“客人付了款,馬上就會顯示,(播報器)基本都要播報。偶爾有一兩筆沒播報,也會顯示交易成功,‘+’多少錢。”

  “發現有(訂單)‘關閉’是2月中旬。”王女士說,當時,一家茶樓找她換錢,對方掃碼付款,她拿現金給對方。但對方掃碼付款后,她發現惠支付收款碼的“交易明細”中,有的訂單顯示為“已關閉”。為此,她聯系了銀行工作人員,詢問“已關閉”狀態的訂單是否到賬。

  此時,王女士米線店使用的惠支付收款碼,仍是顧客掃碼付款后,再由銀行次日結算到賬。“我發現(有訂單‘關閉’)后找了銀行,(今年)3月,銀行就給我改成了實時到賬,后面就沒有這種情況了。”

  11月7日,王女士拿出一沓惠支付收款碼的“交易查詢”清單表示,這些都是銀行工作人員發來的清單,她打印了出來。紅星新聞記者看到,這些交易明細包括今年1月22日-1月30日、2月16日-2月28日、3月1日-3月10日3個時段,總計3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