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視頻剪輯 陳雨萱
11月13日,甘孜稻城,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迎來重大進展。
隨著最后一個天線面被緩緩吊起、安裝到位,子午工程二期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項目設備主體完工。這標志著當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已初步成型,進入聯調聯試階段。

子午工程,是國家布局的用于研究空間天氣的觀測網絡。2012年,子午工程一期15個站點建設完成,2019年8月啟動新增16個站點的建設工作。其中,位于四川稻城的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項目,就是二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是一個由313臺直徑6米、形似鍋蓋的天線,構成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天線均勻分布在直徑1公里的圓環上,由圓環中心100米高的定標塔為整個觀測鏈路提供定標基準,狀如一顆巨大的“千眼天珠”。

其建設目的是為了實時監測地球空間天氣事件的源頭——太陽。望遠鏡工作在150兆赫茲—450兆赫茲的射電頻段,對太陽爆發活動進行成像成譜觀測。它通過對太陽活動進行實時監測,進而實現對太陽爆發所攜帶的高能粒子到達地球的時刻進行精確預報,為航天發射、地面電網、通訊設備的安全運行提供預警和保障。

2019年,子午工程二期獲國家立項批準開始建設,同年四川省政府為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配套的地方項目同期獲批,并開始建設。建設者們在高原環境下拼搏奉獻,克服各種困難,通過三步走的建設方案,在系統建設初期進行了充分的技術驗證和關鍵技術突破,充分釋放了技術風險,為最終313單元大系統建設奠定了的基礎。設備系統集成工作比預計時間提前50天完成。

在系統集成完成后,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項目將進入緊張的聯調聯試階段,預計將在2023年6月進入試運行階段,全面投入科學研究。
屆時,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能夠實時監測太陽射電耀斑,跟蹤日冕物質拋射(CME)的形成、演化和進入行星際的全過程,對子午工程二期探索高時空分辨的日地空間環境動態特征和變化規律起到重要作用。此外,該項目還將在脈沖星搜索等夜天文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未來還將成為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為川西地區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視頻、圖片除署名外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稻城亞丁臺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