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霞 封面新聞記者 陳章采
近日,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檢察機關以涉嫌詐騙罪對犯罪嫌疑人譚某某(女,24歲,雅安人)提起公訴。這起因“經濟糾紛”被法院移交給自貢市公安局自流井分局的詐騙案經警方初步查明,犯罪嫌疑人譚某某通過虛構身份信息騙取受害人信任后,受害人陳某某在一年多的時間向其轉賬300余次,共計53萬余元。

起訴還錢
“借款糾紛”挖出詐騙案件
2022年3月,自貢市自流井區居民陳某某(男,29歲)向自流井區法院起訴,要求被告“小琴”(化名)歸還借款53萬余元。法院經審查后認為存在犯罪嫌疑,遂將案件移交給自流井警方。
經自流井警方調查,2018年2月,自流井區居民陳某某在百度貼吧上認識“小琴”,兩人加了微信后相聊甚歡。2018年4月的一個凌晨,“小琴”稱自己有急事缺兩三百元錢,向陳某某借錢,并發了身份證的視頻給他,陳某某信以為真,便借給“小琴”。
在后來的一個月內,“小琴”陸續向陳某某借錢,每次都是幾百塊錢。一個多月后,“小琴”稱自己失戀,想去云南散心,又向陳某某借2000元,并承諾工資發了一并還。
但后來“小琴”并未還錢,反而以父親去世、生病住院、錢借給朋友等各種理由多次借錢,金額開始變大。后“小琴”又以開工作室等理由,以在司法所工作的“朋友”譚某某作保向陳某某借錢。至2019年10月,陳某某轉給“小琴”的錢累計有300多筆,金額已達53萬余元。
“白富美”賣慘
“自貢好人”心軟
在和陳某某聊天中,“小琴”自稱是成都人,今年23歲,在成都有穩定的工作。在陳某某眼中,她長得漂亮,家境優渥,工作又好,是許多人眼中的“白富美”。累計借了幾千塊錢后,陳某某也有所懷疑,不愿意借錢。于是“小琴”將自己“媽媽”“閨蜜陳某”的微信推給他。通過和“媽媽”“閨蜜陳某”的聊天,打消了陳某某的疑慮。
在這期間,“小琴”以自己失戀、父親去世、生病住院、做手術等各類悲慘的理由向陳某某借錢。在陳某某心中,“小琴”只是因為近期遭遇了一系列打擊,處于人生低谷,將自己的生活過得一團糟,所以他總是會心軟的借錢給她,即使自己沒錢了,借錢也想幫幫她。
提供擔保
“白富美”借錢開工作室
2018年11月底,陳某某發現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借給“小琴”16萬多了,便無論如何也不愿意再借錢給他了,雙方沒有了聯系。
直到2019年6月,“小琴”再次聯系陳某某,稱自己欠別人的錢,如果不還就會被抓進派出所,并推了一個叫譚某某的朋友的微信給他。譚某某自稱是雅安某司法所的工作人員,將自己的身份證和工作證拍給他,并表示如果“小琴”沒有還款能力,自己可以幫她還。陳某某再次相信,借錢給了“小琴”。
在此后,“小琴”以要和譚某某合伙開工作室為由,又多次向陳某某借錢,在譚某某的擔保下,陳某某又陸續借了30多萬給“小琴”。直到2019年10月,陳某某決定不再借錢給“小琴”。
2022年3月,陳某某向自流井區法院起訴,要求“小琴”歸還借款。自流井區法院認為該案存在違法犯罪,便將案件移交至公安機關。
抽絲剝繭
民警揭開騙局面紗
自流井公安刑偵大隊民警接到法院移交后,迅速開展調查取證。
民警根據受害人陳某某提供的信息,找到本案關鍵人小琴(真實姓名為何某某)、譚某某、閨蜜陳某等人,但小琴和陳某均稱自己不認識對方,也不認識譚某某,也從未在微信上加過陳某某。
經過深入調查,民警發現,在微信上與陳某某聯系的“小琴”“閨蜜陳某”均是竊取了何某某和陳某身份信息的譚某某偽裝的。陳某某微信添加的與“小琴”相關的“媽媽”、朋友等其他5個微信號,也均是譚某某假裝。
經警方核實,長相普通的譚某某曾經在雅安某司法所工作過,后無業在家,便產生了騙錢的想法。譚某某竊取了長相漂亮家境優渥的何某某的身份信息,并復制了對方的朋友圈,將自己偽裝成“小琴”與陳某某聊天,聊了一個多月后便開始向其借錢。后來,為了讓陳某某相信自己,譚某某便用了8個不同的微信號偽裝成“小琴”的“母親”“閨蜜”“朋友”等人,用謊言彌補謊言,打消陳某某的懷疑,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成功騙取了陳某某53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