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
5年前,考古人員在彭山江口出水大量文物,實證張獻忠江口沉銀不是傳說。5年來,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每一次發掘都有重大收獲,讓明末農民戰爭這段隱秘的歷史變得更加清晰可辨。
11月1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遺址最新考古發掘成果。在遺址南北兩側共1000平方米的發掘區內,再次出水了上萬件珍貴文物——明代榮王府的世子金印“榮世子寶”驚艷出水;李自成授給張獻忠部使用的“永昌督理之印”銀印,成為佐證張獻忠“永昌大元帥金印”真偽的重要線索;源自明代吉王府的“欽賜崇德書院”銅印,也從長沙輾轉來到了四川。此外,還有大量張獻忠大西政權鑄造的銀錠、歷代兵器及錢幣等文物重見天日。
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發掘領隊劉志巖介紹,此次發掘成果意義重大,大量珍貴文物不僅讓與張獻忠農民起義相關的這段歷史更加豐滿,相關發現還對劃定江口明末戰場遺址邊界,以及認識四川經濟史、貨幣鑄造史和岷江內河航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蜀世子寶”后 再次出水“榮世子寶”金印
江口古鎮,4月底的岷江早已過了枯水季節。站在岷江和府河交匯處放眼遠眺,岷江水滾滾奔流,吞沒著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的發掘現場。從今年1月至4月,考古人員在這里進行了近4個月的圍堰考古,再次從江底發現了大量文物。
江口明末戰場遺址自2007年開始,每一年都有特定的學術目標。第一年的發掘確認了張獻忠沉銀地;此后的發掘,則分別對準了確認遺址邊界、確認戰場遺址性質等不同的方向。最近兩年,考古人員為配合岷江航電和河堤復建工程,分別在遺址的南側和北側展開發掘,再次有了重要發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榮世子寶”金印、“永昌督理之印”以及“欽賜崇德書院”銅印等三枚印章。
據介紹,“榮世子寶”發現的位置距離兩年前發現“蜀世子寶”的地方并不太遠。考古人員在江底的砂巖縫中找到它時,它已經碎成了幾塊,各自散落。經過考古隊員的仔細拼對,才發現這些金塊兒竟然可以拼成一枚金印。記者看到,這枚金印有斷裂的龜鈕,烏龜頭部和身體分開;金印印身拼對后還殘了四分之一,但底部可以清晰地看到“榮 子寶”字樣。經測量,這枚金印印臺邊長11.24厘米,厚3.28厘米,殘重達到了59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