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利用在通信行業工作的機會,遂寧兩女子利用職務之便,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以1.5元至5元不等的價格,將客戶手機號碼出售給他人獲取私利。11月14日,遂寧市首例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
據了解,這兩名女子利用在通信行業工作的職務之便,在客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客戶手機號碼發送到微信群內,由群內人員利用手機號碼在京東、淘寶等APP注冊賬號,每個號碼注冊成功一個APP賬號,群內人員通過微信轉賬或紅包等方式分別給予劉某甲、劉某乙金額1.5元至5元不等的報酬。劉某乙涉及個人信息條數為1461-7795條之間,獲利11692.9元;劉某甲涉及個人信息1287條,獲利3196.96元。
案件審理過程中,兩人對公益訴訟起訴人遂寧市人民檢察院主張的事實均無異議,并當庭表示悔過和歉意,愿意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法院在征得雙方同意的前提下,當庭組織雙方進行調解。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被告劉某甲支付公益訴訟賠償金3196.96元、劉某乙支付公益訴訟賠償金11692.9元;兩人在市級以上媒體公開賠禮道歉。
遂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大數據盛行的時代背景之下,非法倒賣、泄露個人信息行為已對社會公眾造成嚴重困擾。
“本案被告這種利用職務之便非法獲取并出售個人信息獲利的行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構成民事侵權,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案件經過遂寧市人民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遂寧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并作出調解書,彰顯了法檢聯手懲治非法利用個人信息違法行為,全面維護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決心。”該負責人稱,遂寧中院將以此為契機,在以后的審判工作中,加強與網信、公安以及檢察機關等部門的協調對接,推動形成個人信息保護強大合力,為人民群眾撐起數字世界的保護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