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喝水、肚子餓……每到做作業(yè),孩子們就“狀況百出”,家長們對此是不是深有體會?

  在短視頻平臺,家長們紛紛曬出自家娃做作業(yè)時候的表現,有的孩子寫作業(yè)的半小時內上了7次廁所,喝了8次水!甚至嚴重的,家長還懷疑孩子是不是身體出了問題,還帶著孩子四處上醫(yī)院檢查、治療。

  對于孩子做作業(yè)就愛上廁所,三五分鐘就要去一趟,尿又尿不出多少,甚至發(fā)展到尿頻要上醫(yī)院的情況,家長們要重視,但不要責備孩子,因為這并非孩子自己的問題,也不是個別孩子遇到的問題。

  醫(yī)院門診:

  每月接診一兩百例小孩尿頻,多為非器質性病變

  如果只在做作業(yè)的時候多次上廁所,其他時候正常,家長或許還當成段子來講。但是,如果真的發(fā)展到尿頻需要上醫(yī)院,著急的肯定就是家長了。

  根據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的統(tǒng)計,就以最近兩個月為例,光是泌尿外科門診,所有醫(yī)生加起來,一個月能看100多個甚至200個病人,其中,以3-10歲的幼兒園到小學學齡期的孩子最多。事實上,不止這幾個月,最近幾年,孩子尿頻的病例特別多,而且很多情況都比較嚴重,影響到了正常生活。

  而從醫(yī)生們的診斷結果來看,過去造成孩子尿頻的原因,大多是因為尿路感染,有細菌刺激尿路造成的。但近幾年醫(yī)生們發(fā)現,孩子們各種檢查和指標都沒啥問題,更多的是非感染性尿頻,也就是醫(yī)生們常說的非器質性病變。

什么是非器質性病變呢?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小兒外科主任兼泌尿外科主任彭強介紹,器官沒有炎癥、變性等病理現象,卻出現了器官功能的異常,用醫(yī)學術語來說,就是非器質性病變。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小兒外科主任兼泌尿外科主任 彭強▲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yī)院小兒外科主任兼泌尿外科主任 彭強

  彭強強調,綜合最近幾年的接診情況來看,每次開學的時候,看診的孩子數量相對來說要多一些,男孩子尿頻情況相對來說又比女孩子多一些。

  彭強表示,孩子不想做作業(yè)或許是真的,但是孩子也并沒有在“裝病”,尿尿是真的想尿尿,或者做作業(yè)時感覺肚皮痛也是真的痛,它實際上是一種壓力性疾病,精神性疾病,“從醫(yī)生的角度來講,兒童撒謊的幾率比大人小。”因為細菌感染造成疾病,已經是個比較狹隘的概念了,現代醫(yī)學講的是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健康,心理又會影響生理的發(fā)展。因為孩子處于神經和心理發(fā)育階段,如果家長處理不當,應急狀況下孩子會出現各種問題,導致神經發(fā)育的問題,甚至給孩子帶來終身的心理影響。

  彭強強調,一旦孩子出現尿頻這樣的問題,家長不要一味責罵,要尋求專業(yè)醫(yī)生的幫助,從各方面入手。除了減輕孩子的壓力,還可以通過食療、藥物等方式來改善。比如,有些東西是利尿的,對膀胱有刺激的,咖啡、可樂之類的就要少來點。90%的孩子治療兩周就好了,只要膀胱正常了,尿頻一般不會復發(fā),但是如果要自然恢復,那恢復的時間就不好說了,還可能越拖越惱火。

  教育界人士:

  孩子感覺到壓力,專注度不高

  對于孩子們愛上廁所或者尿頻的情況,相信不少家長都感同身受:家有同款娃。

  也有的網友意識到,這是孩子壓力大造成的。“其實這種情況,建議給孩子換個學校,我家孩子就是換學校后再也沒有尿頻了”“我娃娃剛上幼兒園,一天尿二三十次,看了好多地方都沒有毛病。最后去到一家專門醫(yī)院,醫(yī)生才說是神經性尿頻,當天我和他爸爸帶他去動物園耍了一天,藥也沒吃就好了,可能就是精神緊張造成的。”

  那么,對于小孩子們來說,尤其是剛剛入學的孩子,能自由表達自己想上廁所的需求嗎?可以想上廁所就上嗎?比如上課期間要上廁所怎么辦?金蘋果龍南小學副校長劉靜介紹,以他們學校為例,對于一二年級的孩子上廁所的問題,學校對老師是有專門要求的,只要孩子在課堂上有需求,老師就要允許,不能讓孩子過于緊張,要允許這種個體性的需求。

▲金蘋果龍南小學副校長 劉靜▲金蘋果龍南小學副校長 劉靜

  但是,劉靜指出了一個現象,家長們可以觀察,在那種端個凳子守著孩子做作業(yè)的家長面前,孩子完成作業(yè)的緊張程度是顯而易見的。首先從體格上來說,家長的體格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壓迫性的存在。而且,有的家長不錯眼地看著孩子做作業(yè),一筆沒有寫好都讓孩子趕緊擦掉重寫。孩子為了躲避家長的這種壓力,就會頻繁地提出上廁所的要求。

  而一旦孩子真的出現頻繁上廁所的情況,家長不要責罵,尤其是不要將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帶著孩子四處求醫(yī)、各種檢查,言語間強調孩子病了,導致負面效果更大。如果排除了是病理性的尿頻,而是壓力造成的,就要從減輕孩子壓力的角度著手。但是,這當中是有技巧的。例如,鼓勵孩子“你這兩分鐘非常認真”,而不是“你都兩分鐘沒有上廁所了”,然后再慢慢地從專注2分鐘到10分鐘到20分鐘,孩子的專注度一旦培養(yǎng)了,完成作業(yè)的效率高了,相信就不會受到家長的催促和批評了,自然就不怕做作業(yè)了。

  紅星新聞記者 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