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提出要聚焦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構建糧經統籌、農牧并重、種養循環的現代農業體系,加快建設農業強省。那么,四川省下一步如何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強省建設?

  11月30日下午,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市舉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新聞發布會”。會上,四川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楊秀彬對此進行了介紹。

  他表示,農業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的基礎支撐。四川在全國農業版圖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向來有“糧豬安天下”的美譽,歷史上曾用不到十分之一的耕地面積提供了全國十分之一人口的糧食。

  目前,四川糧食播種面積僅居全國第7位,糧食產量居全國第9位,農業大而不強、產品特而不優、品牌多而不響。基于四川農情,四川要實現的農業現代化,是確保糧食安全和食物有效供給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現代化,是城鄉融合發展、農村具備現代生產條件、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農業現代化,是小農戶振興、農民全面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農業現代化。

  這“三化”內含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所以一定要正確把握建設農業現代化強省的方位性。

  楊秀彬表示,以建設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為引領,加快農業現代化強省建設步伐,接下來,將重點在三個方面狠抓落實。

  一是在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上狠抓落實。

  要堅持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全面落實“田長制”,嚴格執行“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大力推廣高產品種技術,加快推進引大濟岷、安寧河流域水資源配置、毗河二期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設,不斷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條件,逐步把全省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旱澇保收、能排能灌、宜機作業、環境友好、高產高效的高標準農田,從根本上解決靠天吃飯的問題,力爭到2027年糧食產量提高到730億斤以上,高質量實現口糧絕對安全、自給自足,建成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基地。

  二是在樹立踐行大食物觀,做大做強做優“川字號”特色產業上狠抓落實。

  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要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的有效供給,缺了哪樣也不行。要念好“優、綠、特、強、新、實”六字經,不斷做大做強做優川糧油、川畜禽、川茶、川菜、川果、川竹、川藥等“川字號”特色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抓好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健全農業生產全過程社會化服務體系,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力爭到2027年全省創建國家級農業園區25個以上,省級星級現代農業園區300個以上。

  三是在提升農業綜合效益,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上狠抓落實。

  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生態康養、農村電商。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和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加大糧食生產補貼力度,積極發展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益保險,確保種糧農民能增收、能賺錢。推進產村相融,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高水平打造一批全國鄉村旅游示范縣、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讓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力爭到2027年全省第一產業增加值達6900億元、農業及相關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7萬億元,推動農民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

  紅星新聞記者 王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