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哲 四川在線記者 王代強
“一份葷素搭配,不要米飯;還有一份豪華多肉,加香菜丸子。”
11月30日晚,成都市金牛區金沙路上的一家冒菜店,老板封雙富大聲念出外賣單上的菜品。這一天,店里的外賣訂單量較往日增加近四成。與廚房內的火熱氣氛不同,此時店外的氣溫不到5℃,有顧客一進店,眼鏡上就布滿水汽。
連日來,新一輪寒潮讓成都氣溫陡降。據氣象部門預報,未來幾天,成都最低氣溫可能接近0℃,降溫還將擴展至整個四川盆地。
記者走訪發現,除了餐飲零售,在家居被服、生活電器等多個消費品市場,寒風悄然改變市場消費熱度,也“刮”出了更多可能。有專家建議,商家應當把握消費環境改變的契機,培養消費新習慣。
探線下:
街邊刮起烤梨風
棉被變厚了,絨被賣貴了
“拿穩了,注意燙。”成都市青羊區一家零食店內,林從璽熟練地從烤箱里取出一個不銹鋼杯子,把陳皮山楂烤梨倒進紙碗中。
林從璽10月初經人介紹,在網上花1200元錢買了這個烤箱,可以同時烤梨、烤紅薯。10月底的那一輪降溫,一天能賣出20杯烤梨——是現在的一半。
經營一家連鎖烤梨店的吳霜告訴記者,店鋪是在短視頻平臺上“種草”的。“一次能烤27個梨罐的機器2000元出頭,一杯烤梨15—30元不等,一天可以賣出去100多杯,利潤高,賣得快。”
同樣熱度暴漲的還有“圍爐煮茶”等新興網紅場景。隨之而來的,則是各種碳爐、電烤爐的銷售暴漲。“網絡銷售主要還是集中在江浙一帶。”因為銷量大漲,成都的劉女士最后只能購買一款7天預售產品。
除了剛剛興起的餐飲新品,傳統的家居被服市場也隨氣溫變化火熱起來。
南充市嘉陵區一家棉絮加工店內,店主劉先鋒告訴記者,今年店里一斤棉花24元錢,和去年一樣,一床被子的加工費40元,也和去年持平。今年厚被子更受歡迎,以2米寬的被子為例,往年大多數客戶用8斤棉花,今年不少人選擇10斤甚至12斤。
自貢一對山商業城內,受運輸和人力成本上升影響,最受歡迎的白鴨絨每斤價格上漲170元左右。一床白鴨絨被,較去年貴出250元左右。從店家反饋來看,價格增長并不影響羽絨被銷量增長,市場內銷量增幅普遍在一成左右。
屋子里也要暖和起來。記者從川內多家電器商場了解到,地暖廠商借降溫推出了優惠套餐。在雅安,面積70平方米左右的住宅,全屋設備費用在12000元左右。部分廠商還與物業公司合作,推出了裝地暖送物業費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