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

  堅持校內教育提質增效和校外培訓治理相結合,12月2日,四川省教育廳發布“雙減”工作動態簡報,看看取得了哪些成效。

  完善制度機制 形成工作合力

  省教育廳會同省發展改革委、民政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部門及時出臺系列配套文件,在實行政府指導價、預收費監管、培訓材料管理、從業人員管理、作業管理、課后服務、家庭教育等方面明確了具體規定,建立了《“雙減”實施方案》和若干配套文件的“1+N”政策制度體系,實現全覆蓋、全鏈條治理。

  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由20個部門組成的“雙規范雙減”專項工作組,從網信、民政、市場監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工作專班。

  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將“雙減”工作成效納入縣域和學校義務教育質量評價,作為督察督辦、漠視群眾利益專項整治和地方黨委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的重要內容,黨委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基本形成。

  加強作業管理 提高課堂質量

  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推進“雙減”的根本目標,科學統籌減輕負擔與提升質量。一方面切實做好“減法”,加強作業與考試管理,建立作業總量審核公示和質量定期評價等制度機制,作業總量和時長得到有效控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占比由“雙減”前的54.12%提高到接近100%。

  統籌做好“加法”,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力求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出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堂教學基本要求,明確課堂教學標準,建立隨機推門聽課常態化機制,開展課堂教學“大比武”和“精品課”遴選活動,建立“四川云教”,擴大優質資源共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實現課后服務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有需要的學生全覆蓋、“5+2”模式全覆蓋,推進課后服務課程化,將落實“五育并舉”與課后服務有機結合,開展“百名校長亮方案”“千名教師獻優課”課后服務展示活動,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整體增強課后服務吸引力,課后服務學生參與率超過95%,家長滿意率超過97%。

  從嚴落實監管 規范培訓行為

  全省扎實開展校外培訓治理,從嚴監管校外培訓機構,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在全國率先停止審批新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完成“營轉非”“備改審”工作任務,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由“雙減”前的7029家減少到471家。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全部實行政府指導價,培訓收費降低約75%。

  參訓學生從49.5萬人減少到4.99萬人。率先實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四川省校外培訓機構信息管理平臺”,培訓教員和參訓學員實名制管理,實現校外培訓機構資質、課程、資料、收費等信息實時管理。教育、市場監管、公安、網信等多部門聯合建立聯動巡查機制,開展寒暑假重點巡查和“監管護苗”專項行動,嚴肅查處隱形變異等違規培訓。

  實施校外培訓治理“回頭看”,全面排查校外培訓機構,切實維護學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教育、公安、信訪等部門協同建立應急處突協同機制,開展風險評估和制定應急處置預案,完善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先后排查倒閉(“爆雷”)或潛在風險(“冒煙”)的機構1000余家次,“爆雷”“冒煙”風險實現省內動態清零,切實維護社會安全穩定。一年來,全省查處違規機構1520家、無證照機構1782家,處罰機構193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