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眉靈

  12月8日11時38分,在遂寧城區的涪江畔,一架鉆孔樁機緩緩啟動,成達萬高鐵全線控制性工程、涪江特大橋主塔首根樁基開鉆,標志著大橋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這是今年9月30日成達萬高鐵全線開工后,首個實質性施工的控制性工程。

成達萬高鐵涪江特大橋主塔施工現場。王眉靈 攝成達萬高鐵涪江特大橋主塔施工現場。王眉靈 攝

  涪江特大橋位于遂寧市城區,設計時速350公里,全長5585.4米,主橋為雙塔雙索面鋼混結合梁斜拉橋,其主跨長305米,為同類型橋梁中西南第一、全國第二長。索塔采用H型橋塔,位于江岸的90號塔高118米,位于江心的91號塔高122米,橋面以上塔高均為93.5米。

 成達萬高鐵效果圖:左側是達成鐵路,中間是成達萬高鐵涪江特大橋,右側是正在建設的涪江六橋。成蘭鐵路公司供圖 成達萬高鐵效果圖:左側是達成鐵路,中間是成達萬高鐵涪江特大橋,右側是正在建設的涪江六橋。成蘭鐵路公司供圖

  “對于時速350公里的高鐵來說,跑完305米僅需3秒時間,但對軌道平順性的要求極高。”成蘭鐵路公司成達萬高鐵遂寧指揮部指揮長李升平介紹,高鐵無砟軌道的平順性,關乎著高鐵的運營安全和乘坐舒適度,速度越快,對軌道平順性的要求越高,其允許沉降差值為毫米級;而大橋的跨度大,其主跨達到了305米,因自重和柔性會有一定弧度。

  為了保證大橋建設的高質量,突出科技引領創新,成蘭鐵路公司成立了科研工作室,聯合中鐵咨詢、中鐵十七局等設計、施工單位,就“大跨度斜拉橋無砟軌道技術”課題進行科研,研究如何結合無砟軌道建設,消除大橋自身柔性帶來的影響,確保高鐵橋梁軌道的平順性。

  今天開鉆的樁基是90號主塔的一個。川觀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江岸邊,主塔施工場地平整,約4200平方米的場地上,畫著24個白色圓孔,每個孔代表著一根樁基。“每根樁基直徑2.5米,深入地下50米。”成達萬高鐵6標中鐵十七局指揮部指揮長劉朝輝指著正在施工的鉆孔樁機說,這種700大型旋挖鉆機,是鉆機里的“老大哥”,成孔時間短,只需3—4天就可打完一根樁基,如果用傳統樁機,則需要12天。

  加大設備投入,是為了盡快推進建設,形成更多實物量。在90號主塔附近,運送施工機具和設備的鋼棧橋正在開建,江河中,為91號主塔建設而進行的筑島施工也已全面展開,“預計元旦期間,就能開始涉水主塔的實質性施工。”劉朝輝信心百倍地表示,要趕在明年主汛期來臨前,讓91號主塔建成部分露出水面,以便順利推進下一步建設。

  據介紹,涪江特大橋跨越了1.3公里寬的涪江水面,最大水深15米,建設期間將經過兩個汛期;大橋主塔變截面雙H柱,結構復雜,需要多次變換模板爬升軌道;主跨采用鋼混結合結構結構新穎,工序繁瑣,技術復雜。針對可預判的施工難度,中鐵十七局將在建設中,探索使用新工藝,推動項目又好又快建設。

  成達萬高鐵全線有“3隧4橋”共7個控制性工程,涪江特大橋就是其中一座。“控制性工程的工期進度,關系著全線的整體進度。”李升平說,涪江特大橋開始主塔的實質性施工,確保了全線建設的如期推進。

  李升平介紹,自9月30日全線開工以來,成達萬高鐵各標段快速進場、快速展開施工、快速形成形象、快速展開投資,目前已經全面展開主體工程施工,形成了大干態勢。

  成達萬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線全長477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項目建成通車后將形成成都直達中原和京津冀地區的便捷客運通道,形成成都經達州北上、東出的全程時速350公里高鐵大通道,成都到達州1小時可達、至萬州1.5小時可達,對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實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