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記者從阿壩州中級人民法院獲悉,若爾蓋縣人民法院依法公開開庭審理楊某等六人非法采礦罪一案,該案系四川省首例非法盜挖泥炭刑事案件。

  泥炭又名草炭或泥煤,是經過數千萬年的堆積、分解而形成的特殊有機物,當地人俗稱“草煤”,藏語音譯是“蘭木索”。近年來,個別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向泥炭伸出黑手,對高原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2021年11月至12月,楊某、扎某等六人在若爾蓋縣(包座鄉嘎子村遠牧場)、紅原縣(色地鎮哈柯牧道夏日龍、甲生龍洼)沼澤濕地范圍內分三次擅自采挖泥炭共計1614.65立方米。

  阿壩州公安局高度重視成立專案組,指揮若爾蓋、紅原兩縣公安機關以涉嫌非法采礦罪將楊某、扎某等6人抓獲,并成功偵破此案。

開庭審理非法采礦罪一案現場開庭審理非法采礦罪一案現場

  法院認為,被告人楊某等6人擅自進入若爾蓋、紅原高寒沼澤濕地盜采泥炭,謀取非法利益構成非法采礦罪。

  為嚴肅國法,懲治破壞環境資源犯罪行為,維護國家對泥炭資源的有效保護,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楊某等6人犯非法采礦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三個月至拘役三個月不等刑罰,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至二萬元不等,違法所得予以追繳。

開庭審理非法采礦罪一案現場開庭審理非法采礦罪一案現場

  若爾蓋泥炭沼澤濕地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為完好,面積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澤濕地,在枯水期能為黃河提供45%的徑流量,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山莨菪等眾多珍稀植物在這里生長,黑頸鶴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這里棲息。

盜挖泥炭破壞高原生態環境現場盜挖泥炭破壞高原生態環境現場

  近年來,阿壩州兩級法院以“四圈四同”品牌為抓手,不斷加強濕地資源生態司法保護,為高寒濕地生態系統筑起法治屏障。

  下一步,阿壩州兩級法院將繼續探索和創新生態保護措施,依法推進高原濕地生態屏障建設,司法助力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

  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圖據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