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很多專家來考古,出土文物400多件,有專人負責24小時監控。現場挖出了漢代的街道和民居遺址,路面上能看到三條車轍印?!碑數氐倪z址保護工作者介紹,眾多宕渠瓦當的發現,證明這里就是古賨故都、宕渠古城;郭家臺城址佐證了車騎將軍馮緄增修宕渠城的史實;在水路津關遺址出土的竹編,是中國最早的識字“教科書”。
再現秦漢盛景
已出土文物數以萬計
古井漢磚秦瓦,再現秦漢盛景。城壩遺址內文化堆積十分豐富,文化層可達數米,曾出土了大量的具有巴蜀符號的、典型的各類巴蜀式青銅器及漢代文物,如銅戈、銅斧、銅矛、漢代上釉磚等,其中漢磚尤多,數以萬計。
“城壩遺址的居民區,發掘出了漢代的水井,井底還發現了古人用過的梳子和臉盆。”遺址保護工作者告訴記者,遺址內有大量保存較好的水井、城墻、墓葬、窯址等文化遺跡,這說明城壩遺址在漢代就已成為一座繁華的城市。目前,遺址內共發現16口漢代水井,被當地人繼續使用的有3口。
“其實,早在19世紀80年代,城壩遺址的考古工作就已經開始。”渠縣歷史博物館館長肖仁杰說,當時,為配合生產和基礎設施建設,渠縣文物部門搶救性清理了許多座漢代磚室墓、西漢木槨墓和巴蜀土坑墓葬。城壩遺址出土文物眾多、品類齊全,青銅器、玉石器、陶器和磚都有涉及。
近年來,城壩遺址的考古工作按下“快進鍵”,取得諸多突破性成果。其中,宕渠瓦當的發現確切無疑證明——這里就是古賨故都、宕渠古城。例如,郭家臺城址佐證了車騎將軍馮緄增修宕渠城的史實;全國目前唯一的水路津關遺址,出土了中國最早的識字教科書;竹編的出土,則為“中國竹編藝術之鄉”提供了無可辯駁的實物證據。2018年,城壩遺址獲中國考古學會田野考古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