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庭銘 唐澤文 范華  吳亞飛

  “孩子缺退燒藥”“我有。”“需要抗原兩支。我的地址是成都市錦江區北順城街。。。。”12月以來,四川的最低氣溫已經低至5攝氏度以下,雖然氣溫在降低,但全省各地正在陸續上演一幕幕溫暖的場景:大家通過線上公益互助平臺交換相對富余的藥品;部分小區設立愛心“共享藥箱”,為居民群眾解燃眉之急。。。。。。疫情防控優化措施進入新階段,面對“江湖救急”,部分市州居民們通過“線上公益互助+線下自發免費送藥”守望相助,互“醫”互靠,共渡難關。

  潤富國際花園小區物業工作人員整理藥箱  四川在線記者 盧春陽 攝影

  線上公益互助交換平臺

  讓藥品流轉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近日,在成都一些小區的微信群中,紛紛流傳著多余退燒藥品線上統計表,有需要的居民們只要填寫信息,同一個小區的鄰居們就會把自己多余的藥品送到門口。同時,還有不少居民使用“新冠防護藥物公益互助”小程序互助。

  通過微信打開該小程序,居民就可以快速看到藥物的“求助信息”和“幫助信息”。對于有藥物需求的居民,可以選擇“我需要藥”,在填寫完所在位置、求助說明等信息后,將自己的用藥需求發布到平臺的信息廣場。用戶在滿足自身用藥需求前提下,也可以選擇“我有多的藥”進行互助。

  據該小程序的研發方騰訊出行服務產品經理杜少博介紹,該小程序的研發于12月17日中午啟動,12月19日內測,12月20日開始大規模的轉發。

  “上周末開始,我們看到各地官方微信公眾號陸續發布倡導余藥共享、民間互助的信息,我和同事們第一時間就在群里討論如何快速上線一個公眾互幫互助的小程序平臺。”杜少博告訴記者,由于去年河南汛情爆發期間,曾經上線了汛情互助的平臺,他們立刻想到復用此前的產品模型進行快速開發。

  “我就是用了這個小程序為三個月大的兒子交換到了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成都市民陳先生告訴記者,當時只是抱著試一試心態,沒想到很快就有好心人給自己打來電話說有多余的藥品。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2月22日,四川地區共有超過329條互助信息(成都231條),求助、援助分別占比81%、19%。

  廣元市利州區兩江花園小區門口的一家診所前,工作人員正在免費發放布洛芬。  文煜凌 攝影

  自發進行免費藥品發放

  讓現有的藥品發揮出最大價值

  除了線上互助交換平臺,線下居民、醫生自發的免費藥品發放,也讓人感到暖心。

  這幾天,在廣元市利州區兩江花園小區門口,一家診所正在免費送“稀缺藥”布洛芬。“大家排好隊,一個一個來,每個藥袋里面都有6片布洛芬……”在該診所門口,執業醫師楊彭正在和護士一起給群眾免費發放布洛芬。

  近日,楊彭發現診所來了很多發燒的病人,因為病情來得比較突然,很多患者沒有備藥,需要用藥時又無藥可買,于是萌生了送藥的想法。“這次跟專門供藥的商家取得了聯系,由他們給我們診所提供了200瓶布洛芬片,然后我們免費發放給有需要的市民。”

  作為專業人士,楊彭經過計算發現,一瓶布洛芬有100片。按照每個家庭3個人算,每人12片,一般只用得到36片左右,大家的癥狀就會好得差不多了。當病好了以后,剩下的大半瓶藥基本就閑置在那里。“不如把藥拆分出來,免費送給急需用藥的人。”楊彭說,目前已經送完了80多瓶布洛芬。這幾天來領藥的人數都在減少,他希望大家能夠都盡快好起來。

  不僅僅是醫患之間,鄰居之間的互助也時時上演。在成都主城區、蒲江縣、新津區,一些小區紛紛設置了“共享藥箱”。成都高新區、成都市錦江區還先后發出開展“藥品共享”行動的倡議書,號召大家將自家富余的應急藥品、物資等分享給街坊鄰居。

  在成都市武侯區的潤富國際花園小區,小區居民們自發設置了無接觸自取的愛心“共享藥箱”。記者在該小區1號門的走廊上看到,該“共享藥箱”里面分門別類放著抗感顆粒、小兒退燒藥、板藍根顆粒等各類藥品。。。。。。

  “我在群里看到有很多家里孩子發燒買不到藥的鄰居求助,就想到自己家里有儲備的藥可以拿出來救急,遠親不如近鄰嘛。”該藥箱發起人之一的唐先生告訴記者,起初他們自制了幾個小紙盒放藥,后來物業幫忙換成了大的便民服務柜,還有人定期消毒。現在隨著更多人的加入,藥物的品類也越來越多。

  “我目前已基本康復,非常理解發燒、肌肉酸痛時的痛苦,當知道小區有‘共享藥箱’后,便將自家多余的藥物放進了柜子里,希望能幫助那些買不到藥的鄰居。”蒲江縣萬象云庭小區業主吳先生說。

  蒲江縣各小區的共享藥箱 蒲江縣委社治委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