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瀟 四川在線記者 唐子晴

  12月6日,家住攀枝花市米易縣攀蓮鎮城北社區金稅園小區的居民王昌林拎著新買的盆栽,走進小區新加裝的電梯里。雖然喜歡養花,但以前王昌林不敢多買,“裝電梯前搬花上7樓太費勁”。

  今年,攀枝花市既有住宅電梯增設工作大提速——在省級下達目標260部的基礎上,攀枝花定下實施345部的目標。截至目前已開工建設346部,其中完工260部,在建86部。

  從“難產”到“量產”,攀枝花在既有住宅增設電梯中打通民意關、資金關和審批關“三關”,推動城市有機更新。

攀枝花既有住宅電梯加裝現場。攀枝花市住建局供圖攀枝花既有住宅電梯加裝現場。攀枝花市住建局供圖

  協調民意

  尋求利益“最大公約數”

  加裝電梯第一步,就是征得鄰居們的同意。不同樓層的居民需求存在差異,費用分攤等問題都是“痛點”。

  在推進加梯意見征詢中,攀枝花探索構筑起“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多方協調”的模式。以社區黨組織為堅強后盾,推薦選拔老黨員、老干部、社區能人等擔任增設電梯“牽頭人”,引導各利益相關方理性表達意見訴求,尋求居民利益“最大公約數”。

  攀枝花市東區炳草崗街道黨工委書記彭正軍介紹,街道、社區積極組織引導,綜合運用專家講政策、法官講案例、群眾講感受等多種方式,發揮政策宣傳員、工作引導員、矛盾調解員的作用,助推加梯工作落實見效。

  此外,當地還出臺《攀枝花市既有住宅電梯增設糾紛裁判指引》,對前期調解無法達成共識的,由街道會同縣(區)法院、司法、住建等部門進行調解,切實打通前期動議表決的“最后一公里”。

  拓寬渠道

  多重方式化解籌資難

  費用高,一直以來是制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的另一大難題。攀枝花市住房保障和建設項目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勾鈺介紹,以去年的情況測算,平均每部電梯增設費用在37萬元—45萬元左右。

  破解資金難題,攀枝花積極探索出拓寬籌資渠道、提高獎補力度、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等多重方式。

  據了解,在省級財政補助每部電梯約10萬元的基礎上,攀枝花市級財政對各區每部電梯補助2.5萬元,縣(區)級財政根據各自情況進行補助。初步測算,各級財政對每部電梯補助總額可達15萬元—20萬元。此外,攀枝花允許市民提取公積金用于既有電梯增設,同時協調銀行機構推出低利率最高額度10萬元的“增梯信貸”專項金融產品。

  降低成本也是緩解資金壓力的辦法之一。“今年增設方案經群眾確定后,我們以縣(區)為單位,通過帶量招標、集體談判的方式,統一采購增設電梯服務,有效降低每部電梯的平均增設成本5.7萬元。”勾鈺表示,攀枝花還積極引導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參與電梯增設,今年共計捐贈資金800萬元。

已經完成加裝的電梯,為居民提供便捷出行。攀枝花市住建局供圖已經完成加裝的電梯,為居民提供便捷出行。攀枝花市住建局供圖

  專窗專辦

  流程更簡化監督更強化

  “你好!請問一下加裝電梯,需要辦理哪些手續?現在有什么惠民政策呢?”12月8日,鹽邊縣政務服務中心三樓處,一位市民前來詢問增設電梯的相關事宜。

  為積極推動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今年攀枝花在市、縣(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電梯增設專窗”,全面推行“一表審批”“一站服務”模式;將發改立項、“一書三證”等行政許可手續簡化為規劃意見和施工圖審查備案,行政許可事項由7項壓減至3項;協調電力、燃氣、供排水等有關單位開通綠色通道,優先安排既有住宅增設電梯配套項目實施計劃,促進審批流程更簡化、監管更強化、服務更優化。

  著眼長遠,攀枝花還將電梯增設后的管理優化提上日程。攀枝花要求,有物業管理的小區,將增設的電梯納入小區整體物業管理范疇;沒有物業管理且難以引進的小區,則委托社區代管或聘請專業公司維護管理,并大力推行“刷卡用梯”模式,有效解決了電梯增設后“沒錢管、沒人管、管不好”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