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江縣創新探索工業“防疫泡泡”管理模式,圖為夾江縣陶瓷企業瓷磚生產線。李向雨/攝夾江縣創新探索工業“防疫泡泡”管理模式,圖為夾江縣陶瓷企業瓷磚生產線。李向雨/攝

  發軔于民間的改革探索方興未艾。今年5月,四川日報全媒體一線蹲點調研組在樂山市夾江縣蹲點時,發現了這里創新探索的工業“防疫泡泡”管理模式。“最大突破是改變了防疫最小單元。”夾江縣委書記許天毅說,“防疫泡泡”把企業作為疫情防控的最小單元,而不是簡單一停了之、一關了之。統籌防疫、生產兩不誤,“防疫泡泡”模式后來在四川工業領域全面推廣。

  更廣空間

  一頭一尾,貫穿2022年的兩則消息,耐人尋味。

  一則是新年伊始。1月1日零時10分,四川首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原產地證書簽發,標志著RCEP第一時間在四川落地,成為四川外貿發展新的里程碑。當天,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RCEP正式生效。四川不再只是和國內省份看比較優勢,而要與RCEP成員國的所有地區同臺競爭,機遇與挑戰并存。

  另一則發生在年尾。12月5日,來自四川31家外貿企業的40人啟程飛赴歐洲,開展為期9天的經貿促進活動,搶抓海外訂單。這是近三年來四川首次組織的商務包機活動。幾乎同一時間,浙江、廣東、江蘇等地的“搶單團”,也紛紛包機組團出海。這一次,四川與東部沿海地區步伐一致,傳遞出政企合力、積極應變的信號。

  四川不沿邊、不靠海,要在新一輪發展中搶占先機,必須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從年初到年末,四川主動出擊,不斷拓展開放空間,奮力站上開放前沿。

  做進出口蜂蜜生意的川商劉馨予,在參加完這次四川商務包機“組團出海”活動之后感嘆,自己的企業發展變化不大,但世界已經不是三年前的樣子,相比疫情前,公司的訂單量少了30%。三年疫情,加之世界經濟低迷影響,“外需走弱、訂單不足”成為不少外貿企業面臨的難題。

  如何穿越迷霧?這一年,四川牢牢抓住開放通道、開放平臺、開放型經濟的牛鼻子,開放動能在巴蜀大地激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