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桃花水”

  秀美風光外,山洪泥石流不斷

  這又是一條秀美與風險并存的路。

  綿茂公路穿越九頂山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域,處處是山,時時見綠,但風景秀麗的同時挑戰與危險也擺在眼前。

  修路要在崇山峻嶺間穿行,山里的V字形峽谷,河道窄,每年一到汛期,地勢較高的水攜帶上游嶙峋的怪石一窩蜂往下涌,被當地人稱為“桃花水”——名字好聽卻面目猙獰,所到之處可將河道兩邊的山體掏空。

▲一條秀美與風險并存的路▲一條秀美與風險并存的路

  十多年來,修路人不僅要修路,還要不停與惡劣的地災作斗爭。

  2010年8月13日,在公路開工建設兩年后,山里二十多條山溝在汛期暴發泥石流,洶涌的河水泥沙俱下,形成幾百萬方堆積體。那一次,已建成的十多公里路基被洪水沖毀,建設重回起點。

  2013年,修建中的綿茂公路又遭遇百年一遇的“7.09”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工程再次被毀,河床被抬高15米。

  兩次教訓讓大家明白,如果仍沿河修路,這條路將隨時有可能被山洪“吞噬”。建設者們決定停工一年,修改設計方案。將沿河走向的“低線”方案,改為穿越山嶺、鉆隧架橋的“高線”方案,遠離洶涌河水、避開地質風險。

▲“綿茂公路”將茂縣、阿壩與成都平原相連▲“綿茂公路”將茂縣、阿壩與成都平原相連

  “高線”方案讓災害有所緩解,但仍不可避免。2016年,在建公路遭遇“1.19”小崗劍山體垮塌、“3.20”鬼門關山體垮塌、“11.4 ”西河壩山體高位垮塌。2017年,又遭遇“8.27”特大暴雨災害……這些地災一再影響施工進度,讓工期頻頻延后。

  地災時時有,但生命通道的修建不能停。

  為了保證施工順利進行,設計、參建單位、隧道、橋梁、機電、地質專家一起,對供電保障、橋梁墩柱防護、隧道安全運營、管理站建設等問題進行梳理,一同想辦法。

  為摸清施工路段情況,施工單位組織技術、管理人員踏勘全段,路爛不能行車,就頂風冒雪徒步,力爭最快拿到一手資料,最快實現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