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在四川,背靠龍門山脈的德陽綿竹市區與阿壩茂縣縣城的直線距離僅有約30公里,然而,山高水長,兩地相鄰,卻不“相通”。

  多年以來,打通“龍門天塹”,成為綿竹、茂縣兩地政府群眾的迫切愿望。最終,綿茂公路于2009年動工。該項目全長近56公里,共有橋梁51座、隧道20座,橋隧比73.96%,穿越4條地震斷裂帶、21個堰塞湖、77處地災隱患點,還有幾乎數不清的崩塌體。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筑路10余載,上萬建設者把青春獻給了綿茂公路,終于將天塹變為通途——2022年12月27日,綿茂公路正式通車,從此結束四川德陽市與阿壩州“相鄰不相通”的歷史,九環線上又多一條快捷的通道。這也意味著,今后前往著名風景區九寨溝又多了一個便捷的選擇。

  在綿茂公路通車之際,紅星新聞記者對其進行了實地探訪,并為您揭秘這條56公里“天路”打通背后的艱辛與曲折故事……

↑綿茂公路在高山峽谷中穿行↑綿茂公路在高山峽谷中穿行

  記者探路:

  穿越龍門山懸崖溝壑天險

  56公里“天路”沿途盡是青山幽谷

  隆冬時節,在四川綿竹龍門山下,建設者們耗時13年建成的綿茂公路,猶如一條騰飛的巨龍穿梭在龍門山脈九頂山下的懸崖峭壁、溝壑縱橫間。

  這條56公里的“天路”穿越龍門山天險,從大山腹地貫穿而出,以嶄新的姿態連接起“相鄰不相通”的德陽與阿壩、綿竹與茂縣,打通了兩地發展“大動脈”,天塹從此變通途。

  在即將通車的綿茂公路上駐足,兩側崇山峻嶺的壓迫感不斷襲來。前方,是延綿不絕的青山,深秋季節雪山下層林盡染,兩道飛瀑從山頂奔流而下;腳下,是幽深險峻的峽谷和湍急的河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蜀山美景,也讓綿茂公路的建設變得困難重重。來自綿竹交通部門消息,綿茂公路項目起于綿竹市漢旺鎮,止于茂縣光明鎮,與茂北公路相接,是連接德陽與阿壩,綿竹與茂縣的紐帶。項目全長近56公里,共有橋梁51座、隧道20座,橋隧比73.96%。

↑綿茂公路穿越高山峽谷↑綿茂公路穿越高山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