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四川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印發關于《從嚴從實做好當前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十條措施》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市(州)、縣(市、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應急指揮部,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有關單位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從嚴從實做好當前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工作十條措施》全文如下:

  近期,隨著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條”“新十條”、實施“乙類乙管”等優化措施陸續出臺實施,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我省農村地區地域廣、人口多,醫療資源短缺,加上元旦、春節臨近,返鄉人員急劇增多,多重因素疊加,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各地各部門(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疫情防控的最新決策部署,把農村地區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重中之重,全力保障農民群眾就醫用藥需求,做好脆弱群體醫療救治,堅決打贏農村疫情防控這場硬仗,努力實現“壓峰”轉段,順利渡過流行期。為切實做好農村地區疫情防控和健康服務,現制定以下措施。

  一、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建立健全省統籌、市調度、縣鄉村抓落實工作體系,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拿出抓脫貧攻堅工作力度,切實把農村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細落小落實。市(州)黨委、政府對本地農村疫情防控工作負總責,要加強部署安排和督促檢查,發揮好上下銜接、域內統籌職責;縣(市、區)黨委、政府要履行主體責任,統籌協調屬地各方力量,優化配置醫務人員、醫療設備、防疫物資等資源要素,組織落實各項政策措施;鄉鎮、村要守好第一道關口,組織黨員干部抓好政策宣講、人員摸排、疫情監測、服務群眾等工作,點對點聯系到戶、到人。各級應急指揮部要督促有關部門落實職責分工和“三管三必須”要求,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工作協調,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供給等;組織(人事)部門要抓好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作用發揮,注重在抗疫一線考察識別干部;衛生健康部門要統籌衛生健康服務資源配置,做好醫療衛生管理服務和重癥救治;經濟和信息化部門要做好醫療物資生產供應;商務部門要暢通醫療物資購買和配送渠道;民族宗教部門要引導宗教場所從嚴控制集體活動的規模和頻次,降低信教群眾相互傳播風險;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做好農民工返鄉返崗人員監測、宣傳引導及健康服務等工作,確保農村地區防疫體系順暢高效運轉。

  二、切實摸清重點人員情況。各地黨委、政府要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督促村“兩委”、鄉村醫療衛生機構進一步核實村組內65歲以上患基礎性疾病的老年人基本情況,同時動態掌握農村孕產婦、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等人群健康情況,分類建立醫療服務保障臺賬;及時摸清在外務工人員、近期返鄉人員基本情況,建立明細臺賬,強化動態跟蹤健康服務;摸清農村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情況,通過設立老年人綠色通道、臨時接種點、流動接種車等措施,進一步提升60歲以上老年人加強免疫接種率。

  三、持續深化綜合服務隊伍建設。及時組建縣、鄉、村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綜合服務隊,組織開展“愛心送達行動”,對特困人員、空巢獨居老年人、計生特殊家庭、有基礎疾病等群體,建立每日聯系機制,發放“愛心防疫健康包”,保障重點人群基本用藥需求;開展“健康敲門行動”,為65歲及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免費上門健康服務,了解其身體健康狀況,開展康復護理指導、健康風險評估、緊急防疫提示等服務。加大農村地區巡回巡診力度,由縣級統籌,以鄉鎮為最小單元派出流動巡回醫療隊,分區分片為群眾提供醫療救治和轉診服務,做好重癥患者醫療救治和群眾基本用藥保障。

  四、做細農村網格化管理服務。優化網格管理服務范圍,配齊配強網格員隊伍,明確網格員疫情防控摸底排查、聯系走訪、送醫送藥、代購代辦、照料關愛、宣傳引導等職責。繼續用好“明白卡”,注明村干部、網格員、村醫聯系方式,確保農村特殊群體、困難群體遇事有人幫有人管。建立“組包戶”網格化管理微信聯絡群,暢通網格員和村民溝通渠道。常態化開展網格員隊伍培訓,引導網格員當好疫情防控的督導員、宣傳員、服務員。

  五、細化完善農村防疫包保制度。建立健全縣、鄉、村分級分區包片聯系服務農村重點人群工作機制,對重點群體要逐個落實鄉鎮干部、村干部、公安干警、醫務工作者和網格員“五包一”制度,實施干部聯包、子女聯絡、專群聯合、縱向聯接,及時發現、轉診高風險人員,最大限度降低重癥率、病亡率。做好健康監測和服務保障。對健康調查認定為高風險的老年人群,要健全市縣鄉村四級責任管理臺賬,形成“多對一”包保責任關系,明確健康管理責任人和不同層級的醫療服務網點,便于及時轉診。

  六、著力提升醫療救治能力。縣級應急指揮部要統籌做好縣域內醫療物資儲備,加大對農村地區新冠病毒感染治療藥品和抗原檢測試劑盒的供應力度,加強制氧機等輔助治療設備配備,鼓勵為老年人等高風險人群發放血氧夾、提供氧氣灌裝服務。鄉村醫療衛生機構、藥店要加強中藥、解熱和止咳等對癥治療藥品、抗原檢測試劑盒儲備,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按服務人口的15%-20%人份動態儲備,人口稠密地區酌情增加。以縣域醫聯體網格化布局為載體,提升縣級醫院重癥救治能力,鄉鎮衛生院發熱診室要“應設盡設”“應開盡開”,暢通村衛生室與專門醫療機構的雙向轉診機制,為獨居老人、未成年人、孕產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醫便利。要高度重視重癥患者特別是老年人、有基礎疾病者的救治,盡可能收治入院,千方百計降低病亡率。加強醫務人員培訓,提升對高風險重點人群的篩查識別、早診早治防重癥能力,進一步規范基層醫療服務行為,防范過度醫療,避免醫療資源的擠占和浪費。充分發揮四川中醫藥大省優勢,加快藥物儲備,大力推進中醫藥早期預防、早期干預,降低感染率和發病率。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哄抬物價、囤積居奇等行為。

  七、深入開展農村防疫宣傳引導。各地要加強科普宣傳,增加宣傳頻次,豐富宣傳內容,引導廣大農民群眾當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堅持防疫“三件套”(佩戴口罩、社交距離、個人衛生),強化防護“五還要”(口罩還要戴、社交距離還要留、咳嗽噴嚏還要遮、雙手還要經常洗、窗戶還要盡量開),引導群眾科學有序就醫。加強農村人員流動引導,嚴格控制農村集市、廟會、文藝演出、紅白喜事、農村壩壩宴,加強麻將館、棋牌室等場所管理,督促減少人員聚集,盡量延遲集中爆發期,同時做好做實各種預案,確保農村平穩轉段和社會秩序穩定。

  八、全力抓好農業生產保供。各地要以村為單位,掌握農民群眾生產情況,科學研判今冬明春供需形勢,充分考慮疫情可能帶來的影響,制定細化應急保供工作預案,及時提供農業生產幫扶,確保冬季蔬菜和畜產品穩產保供。提早謀劃春耕春播,做好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需求調度,建立“點對點”保供和應急配送機制,確保不誤農時。

  九、關心關愛一線防疫人員。加強對鄉村一線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防護用品、消殺物資的保障供應,確保工作人員防護到位。關注鄉村一線防控人員和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科學排班輪班和調休補休,盡量減少或避免連續長期工作。做好后勤保障,積極改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完善激勵獎勵機制,對堅守崗位、表現突出、群眾認可的一線防疫人員,在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傾斜,落實績效工資、臨時性工作補助等待遇政策,調動鄉村醫務人員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十、加強督導暗訪檢查。市、縣應急指揮部要結合本地實際,緊盯薄弱環節,創造性開展工作,把“保健康、防重癥”工作要求落到實處。適時開展“四不兩直”暗訪檢查,及時反饋發現問題、督促立行立改。對督查發現和通報的問題,各地要及時整改,堅決防止“躺平”或者放開不管,堅決糾正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等做法。強化責任追究,對因工作不力、失職瀆職造成嚴重后果的依紀依規依法嚴肅追責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