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庭銘
12月30日,四川法院打擊危害食品藥品及安全生產犯罪專項工作通報新聞發布會在四川高院舉行。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今年1月至11月,全省法院嚴厲打擊了涉“地溝油”“假牛肉”“罌粟殼”等一大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在當日的發布會上,四川高院還披露了一批危害食、藥品及安全生產的典型案例。
據悉,今年以來成都、綿陽、雅安等地法院均有對“地溝油”犯罪判處千萬級懲罰性賠償金的案件。其中,綿陽市三臺縣人民法院審理的史某等人生產、銷售“地溝油”火鍋案,被告人史某等人因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處十年六個月至五年不等有期徒刑以及承擔懲罰性賠償金2289.35萬元。該案是截至目前我省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中判處賠償金最高的案件。
發布會披露的數據顯示,在依法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方面,今年1月至11月,全省法院一審審結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92件638人。其中,審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案件31件65人,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件361件573人。
在嚴懲治危害藥品安全犯罪方面,一審審結生產、銷售、提供假藥罪,生產、銷售、提供劣藥罪以及妨害藥品管理罪刑事案件31件60人。其中,審結生產、銷售、提供假藥罪案件28件57人,判處五年以上重刑7人,并處財產刑34人。
在嚴厲打擊危害安全生產犯罪方面,全省法院一審審結涉危害安全生產犯罪案件48件74人。
![](http://n.sinaimg.cn/sc/crawl/117/w550h367/20230102/c99f-91c9b54bbc7c5e994f5369f3f886fafd.jpg)
發布會現場。四川高院 供圖
典型案例(節選部分典型案例)
1。生產、銷售“地溝油”火鍋被罰千萬案
2016年6月,被告人史某在四川省三臺縣潼川鎮注冊成立某火鍋店。2018年5月,史某與店鋪營銷管理的被告人賴某等人共同商議,將店內消費者食用后的餐廚垃圾、廢棄油脂中回收熬制,并添加到火鍋鍋底中再銷售。截至案發,該店所銷售含有“地溝油”鍋底的金額為2289346.01元。四川省三臺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史某等人的行為已經構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且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應當依法予以懲處。故對被告人史某等人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六個月至五年不等的刑期,并處人民幣二百萬元至十萬元不等的罰金;并由被告人史某、賴某支付懲罰性賠償金22893460.1元。各被告人上訴后,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駁回上訴,維持判決。
2。以豬、鴨肉假冒牦牛肉生產、銷售案
2017年以來,被告人曾某某在未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情況下,招募被告人張某某、郭某某等人在松潘縣城外一出租房內從事肉制品生產、加工并予以銷售。曾某某等人通過對豬肉、鴨肉進行調色冒充牛肉干進行銷售,累計銷售金額達127.6萬元。四川省松潘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曾某某招募他人用豬肉、鴨肉冒充牛肉進行生產、銷售,其行為已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曾某某在2018年因經營無標簽預包裝被行政處罰的情況下,仍罔顧法律,繼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累計銷售金額達127.604萬元。法院最終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被告人曾某某有期徒刑十年,郭某某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張某某有期徒刑四年四個月;并處各被告人人民幣七十七萬元至十二萬元不等的罰金。
3。謝某某等人銷售未經檢驗檢疫的走私牛百葉案
2022年2月,被告人謝某某安排其公司員工被告人蘭某兩次到廣西南寧接收到12噸牛百葉,蘭某在明知所接收的牛百葉沒有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的情況下,將牛百葉外包裝拆除后轉運至該食品公司的凍庫,準備對外銷售。因相關部門對該公司進行檢查,謝某某安排公司生產部部長被告人劉某某對該批牛百葉更換包裝,逃避檢查。后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公安局調查走私牛肉產品案時在成都某食品有限公司凍庫內查獲該批牛百葉。
四川省金堂縣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單位成都某食品有限公司、被告人謝某某、劉某某、蘭某在明知所購買的牛百葉沒有檢驗檢疫部門的檢驗合格證明,也未隨附合格證明材料的情況下購入準備進行生產、銷售,其行為均已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法院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判處被告單位成都某食品有限公司罰金人民幣二百零四萬元;判處被告人謝某某等人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至八個月不等的刑期,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十萬元至五萬元不等。同時禁止被告人謝某某等人在五年至三年內從事食品生產、銷售及相關活動。
4。李某某銷售有毒有害保健品、假藥品案
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被告人李某某經營成人用品店,通過非正規渠道購進100余種保健品以及枸櫞酸西地那非片(萬艾可)等疑似藥品,在線上線下進行銷售。經鑒定機構檢測,其在售的73種保健品中均含有西地那非等國家禁用藥物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并非正規廠商生產。
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李某某明知是摻有國家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原料的保健品而銷售,其行為構成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李某某違反國家藥品管理法規,明知是假藥而進行銷售,其行為構成銷售假藥罪。法院以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和銷售假藥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二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