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若曄 寇敏芳
2022年12月30日,省地質災害指揮部組織召開地震災區震后汛期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工作座談交流會。這是繼11月16日指揮部召開“9·5”瀘定地震次生地質災害防范應對工作總結研討會之后的又一次專題會。
每年5至9月的汛期是地質災害高發期,往年,一般在4月部署汛期地災防治工作。這次為何提前到冬季?省地災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2022年四川發生三次強烈地震,震區汛期地質災害防范形勢嚴峻復雜,鏈式災害成災風險高,防范難度大,因此抓早謀先、未雨綢繆。
當天會上,曾擔任或現任地震災區涉及的相關市(州)、縣(市、區)、鄉鎮黨政負責人、自然資源部門有關負責人、行業專家建言獻策,謀實招、出硬招。
劃重點 汛期震區地質災害活動將進入高風險期
“按照此前地震次生災害防治經驗,震后的第一個主汛期是地質災害爆發的集中時段。”四川省地調院華地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原總工趙松江說,“受強降雨影響,震區地質災害活動將進入高發、群發、鏈發、突發的高風險期。”
此前曾負責抓“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后重建工作的綿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經大忠列出一組數據,大地震后,綿陽的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地質過程和災害現象約為地震前的4至5倍。
四川省地質局成都水文地質隊總工錢江澎認為,同震型地質災害產生的大量松散物質堆積于坡體和溝道內的崩滑物源,降低了泥石流發生的降雨閾值、加大了泥石流發生規模。
“在極端氣候下或再次地震時易發生崩塌滑坡,易引發地質災害鏈式反應,造成受災面極大的群發地質災害。”四川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冶勘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覃浩坤說。
談經驗 強化主動防災措施,不斷提升基層防治水平
“搶抓目前草枯葉落、隱患易于發現的有利時機,我們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隱患大排查。”汛期結束后,省地質災害指揮部辦公室賡即啟動了冬春季地質災害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把地震災區作為重點排查區域。
2022年遭受蘆山、瀘定兩次地震的雅安市高度重視隱患動態排查,采取“群專結合+人技結合+點面結合”等方式,借助遙感解譯等新技術,全面排查地質災害隱患,分類落實處置措施。目前,已完成在冊隱患點排查663處。
2022年6月,阿壩州馬爾康市草登鄉發生一起滑坡,好在監測員然拉木滾發現一條小溪突然斷流,根據之前的培訓知識判斷,可能會發生較大規模地災,隨即將受威脅的群眾全部撤離,成功避免因災傷亡。在草登鄉鄉長葉西達珍看來,此次成功避險得益于當地建立的防災避險機制。“我們堅持預警到戶到人,尤其是對獨居戶、孤寡老人‘一對一’落實避險轉移幫扶責任人。”
謀實招 加強重點地區地質災害研判防范
2023年地震災區汛期地災防范有何重點?錢江澎認為此次同震型地質災害最為發育的瀘定縣磨西鎮、得妥鎮和石棉縣草科鄉、王崗坪鄉震后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形勢最為嚴峻,應盡快組織開展地質災害精細化調查和風險評價,加強海螺溝、田灣河等流域地質災害鏈式效應分析研判,提前做好防范。
“尤其需要高度防范震區公路交通沿線、泥石流溝口堆積扇區等重點區域的地質災害威脅。”趙松江提醒說,應急搶險治理工程對控制震后地質災害的發展態勢有重要意義,已開展的應急搶險工程要力爭在汛前投用,確保發揮功效。
廣元市青川縣自然資源局局長劉福昌說,鄉鎮和相關部門在汛期要加強在建工程的監督管理。進行水利水電等工程建設時,要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嚴格落實防范措施,避免誘發或遭遇地質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