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

  四川在線記者 肖瑩佩 高杲 文/圖

  “2022年前三季度,成德眉資四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789.9億元,分別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四川省的34%、46.5%。”這是1月7日,記者在資陽市舉行的四川省推進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獲悉的。

  經過近3年起步期發展,成德眉資同城化進程不斷提速,成都都市圈建設初顯雛形。2023年到2025年,是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成都都市圈建設的成長期,也是重要戰略機遇期,成德眉資將如何做?會議現場,四市相關負責人進行了介紹。

  基礎設施同城同網,產業發展協作共興

  從現場發言來看,交通和產業是四市重點提及的部分。

  成都市市長王鳳朝表示,起步期階段,四市合力推動基礎設施同城同網,取得明顯成效。比如在聯通鐵路上,成資S3、成眉S5線開工建設,成德S11線即將啟動,都市圈開行動車達到公交化運行前3.3倍;在高速路網上,打通城際“斷頭路”10條,成資大道貫通,都市圈環線高速全線通車。

  交通建設互聯互通,產業發展也在協作共興。會議現場公布這樣一組數據:過去3年,成德臨港經濟產業帶、成眉高新技術產業帶、成資臨空經濟產業帶重大項目完成投資3700億元,上線工業互聯網供需對接平臺,服務都市圈企業2100家,成功匹配供需信息超5000條。

  產業協同帶來的好處,四市相關負責人感受更深。“共建產業生態圈,產業配套能力大幅提高。”德陽市委書記李文清用一組數據說明——立足自身制造業特色優勢,目前德陽承接成都轉移企業289家,成德間累計已有700余戶企業相互配套。“跨區域合作,推動產業優勢互補、集群成鏈。”眉山市委書記胡元坤表示,成眉正打造成渝地區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聯合編制產業協同發展三年實施方案,目前合作的重點工業項目已竣工投產42個。得益于成資協同創新中心率先運營,2022年資陽高新技術企業戶數在2021年的基礎上實現翻番。“同城發展支撐更有力。”資陽市委書記元方說。

  面對未來,四市有何新的謀劃?打造軌道上的都市圈和高能級生態圈是共同的目標。其中,將重點加快S3、S5線建設,開工S11線、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改造二期工程和成渝高速擴容工程,不斷完善以軌道交通為主體、高快速路為支撐的都市圈“1小時通勤圈。”

  此外,四市還將高水平共建“三帶”,強化金牛—什邡、武侯—東坡、成華—樂至等產業園區合作,共建制造業“鏈主企業+配套企業+產投基金+中介機構+領軍人才”資源庫,搭建“蓉易貸”普惠信貸工程德眉資分平臺。

  同城生活持續優化,協同創新正在提速

  成德學校結對96對、川大眉山校區開工建設、成資結對學校增至122對……教育,也是被反復提及的領域。王鳳朝表示,推動公共服務共享,成都優質網校資源已覆蓋德眉資三市,共有45所學校、1.3萬余名學生享受了這項服務。

  受益不只是教育領域。李文清說,促進服務便利共享,已有25家都市圈醫院實現99項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此外,眉山也全面取消成眉毗鄰鄉鎮衛生院異地就醫備案。

  “同城發展的體驗在不斷增強。”元方提到,在“天府市民云”資陽平臺上線之后,已經有超2500萬人次的用戶享受了這一服務。“未來,我們還將推進公共服務、營商環境、市場體系、政策標準等‘軟件’同城化發展。”

  同城化生活越來越便捷,協同創新也在提速。記者了解到,成德眉資四市正不斷探索“兩區分離”改革,共建同城化發展綜合試驗區。未來,還將加快建設天府大道科創走廊,高效運營成德、成眉、成資協同創新中心,組建成眉、成資同城化科創基金,建成運營成德高端能源裝備產業集群創新中心。